-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调整国家投资和国有企业的总体规模和结构,减少其在整个社会投资和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并恰当把握有限的国家投资的方向和重点; 第二,对必须保留和开办的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制度进行改革,增强活力,提高效率。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类型 各国国有企业改革大致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1、传统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 西方国家国有企业改革是伴随着国有企业“私有化”或“民营化”进行的。 例如:英国,在79年末和80年初,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改组,出售了国家石油公司的一部分股权;80年代中后期,国有企业改组扩展到一切部门,先后出售了一大批国有企业的部分股权或全部股权。例如,英国航空空间公司、英国电缆和无线电公司、英国私安心公司、英国煤气和天然其公司、英国钢铁公司及一些电力公司和自来水公司;1993年起,又先后转让了英国钢铁公司、邮政公司、国家煤炭局的部分股权。 又如:意大利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行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如埃尼出售下属萨伊彭姆公司的20%的股份;伊利出售下属中南银行的74%的股份,西尔蒂电讯安装公司的40%的股份;90年代,意大利的一些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如不利公司、新比萨公司和部分钢铁公司,以及三大银行及商业银行、信贷银行和不动产银行,都已实现了股份制改造的目标;埃尼下属360家国有企业中的86家营利企业已全部出售,收回了国有资本3.4亿里拉,减少了雇员1200多人;竞争性的食品行业的国有企业,已全部实现股份化。 2、苏联、东欧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以及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巨变,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转而奉行资本主义。在此大背景下,实施了国有企业改革。 以俄罗斯为例:俄罗斯的国有企业改革的主流是私有化,俄罗斯的“私有化”包括:对职工人数在200人以下,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在100万卢布以下的国有小企业采取拍卖、竞争性招标等方式将其私营的“小私有化”; 对职工人数在两百人以上,1000人以下,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在100万卢布以上,5000万卢布以下的中型企业,实行既可以拍卖,也可以实行股份制改组的方式私有化;对职工人数在1000人以上,1992年1月1日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在5000万卢布以上的大型国有企业,一般实行先改组为开放型的股份有限公司,然后出售股票进行“大私有化”和在农村的集体农庄进行的“农业私有化”。 大私有化的基本形式是通过股份制将企业改造成股份公司。在这个过程中大致经历了“证券私有化”和“货币私有化”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2年10月起,政府向每个俄罗斯公民无偿发放1万卢布(当时合165美元)的记名私有化证券,从当年12月至1993年底(实际延长至1994年6月),公民可购买全国6000家国有企业的股票,其间共“分”掉注册资本总值2848.69亿卢布; 第二阶段:1994年7月开始,俄罗斯开始停止“私有化证券”流通,企业股票改由真实货币购买,俄罗斯私有化进入“货币化”阶段。至1996年底,俄罗斯的75%的国有企业实现了私有化。国有企业在GDP中的比重下降到23%,而私有化企业和新建私有企业的比重则分别为39%和38%(二者合计为77%)。 3、中国国有企业改革 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经济体制改革,90年代初,我国决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国有企业改革并没有采取他们那样的私有化途径,而实行国有企业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结合起来。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方式,加快搞活国有小型企业的步伐。 二、国有企业改革立法之目标 在改革过程中,世界大多数国家十分重视法律的作用,制定了较完备的法律。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从其他国家的实践来看,大致可归纳为两个方面: 第一,减轻财政压力; 第二,改善企业的经营效益。 中国与其他国家国有企业的改革立法目标相比,既有共同点,也有不一致的地方。 (一)减轻财政压力 各国国有企业改革立法,都以减轻国有企业所带来的财政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