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杜甫《登高》平仄分析
杜甫的《登高》是其诗作中的名篇。全诗原文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是杜甫在大历二年(767),也就是他去世的前三年所写的一首著名的律诗。对这首诗历来评价很高,杨伦在《杜诗镜诠》里称此诗是“杜集七言律第一”,胡应麟认为这样的评价尚不能体现此诗的重要地位,所以他在《诗薮》中更说此诗“当为古今七言律第一,不必为唐人七言律第一”。
杜甫不仅在我国诗史上有着极高的地位,他本人就有“诗圣”的美称,他的诗有“诗史”的美誉。文学史家无一例外地称赞其诗作在思想性、艺术性诸方面有极高的造诣,他也曾多次提到自己对诗艺的不懈追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书左丞丈二十二韵》),“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并承认自己已达到“诗律群公问”(《寄沈八丈》),“晚节渐于诗律细”(《遣闷呈路十九曹长》)的程度。那么其诗之“有神”在什么地方?群公问他的诗律又是指什么?他觉得自己“诗律细”,又细在何处?为什么评价会如此之高呢?历代有许多文学评论家进行过很多有意义的讨论。我们不想过多地重复,只是想换一个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将从平仄、节奏、音型、意象四个角度对《登高》一诗进行剖析,来看一看杜甫运用诗律的精妙之处。
一、平仄
这是一首仄起平收的七言律诗,按照标准的七言律诗的格式,其平仄规律如下:[1]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把原诗的平仄的实际与这个典型的标准格式的平仄对照一下,就会发现,原诗有几个地方的平仄与这个标准格式不一致,它们主要出现在第一联(首联)和第三联(颈联)。第一联中不一致的是“风”、“猿”、“渚”、“沙”,第三联不一致的是“百”和“多”,而第四联(尾联只有一个字与标准格式不同,即“潦”字,第二联(颔联)则与标准格式完全一致。这样全诗的具体平仄格式如下:
平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先分析第一联,我们可以推想:杜甫在登高之前,其心情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心情很好,要借登高来欣赏自然美景;一种是心情不佳,要借登高来消除悲愁烦恼。然而登高以后看到的却是一幅浓郁的秋景,给人一种悲凉之感。如果他登高之前的心情是好的,那么登高之后看到这幅悲凉景色,心情一下子发生了巨大变化反之,如果登高前的心情不好,那么登高后不仅没能消除悲愁烦恼,反而有所增加。因此,可以说,登高前的目的和登高后的效果极不相同,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力。为了表现这股巨大矛盾力杜甫除了采用其他的艺术手法之外,首先就使平仄发生了一点变化。这就是第一联的平仄与标准格式不同的原因。此诗的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写景和抒情之间显然存在着一个转变,而第三联就处在这个转变的交点上,这一联同时又处在“起、承、转、合”的“转”上,为了体现这个转变,这联的平仄格式与标准格式有一点出入也就十分自然了。
然而,以上平仄同标准格式不同的地方,都没有超越律诗的规定,也就是说,是律诗的规律允许的。这就表明,杜甫一方面严格按照律诗的要求去写诗,另一方面又在规律允许的范围内作一些适当的调整,而这些适当的调整又刚好和诗作表现的思想感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二、节奏
作为表现手法之一的节奏,在七言律诗中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有“四三”式、“五二”式、“一六”式、“二五”式等等,不一而足。优秀的艺术作品必然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作为艺术表现形式之一的节奏也将同思想感情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一般地说,相同的节奏反映着相同的思想感情,不相同的节奏则反映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因此,对于优秀的诗作来说,当思想感情发生变化时,作为表现手法之一的节奏也将发生变化;反之,当节奏发生了变化的时候,也就暗示了思想感情的变化。同理,如果一首诗的节奏自始至终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也就预示着思想感情没有变化,而且如果一首诗的节奏没有变化的话,会给读者一个单一而枯燥的感觉。
那么,杜甫的《登高》是怎样处理节奏的呢?阅读一下原诗,我们就会发现全诗的八行诗句的节奏都是“四三式”,这就说明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前后基本一致,变化不大,虽然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但情景相依,情因景生,写景时没有忘情,抒情时也没有忘景。但我们说变化不大,并非没有变化,仔细阅读原诗,我们可以发现前两联的节奏是“二二二一”型,而到了第三联,诗句节奏却发生了一点变化,可以读作“二二一二”型,而第四联最后三个音节结合得不象前面的那么紧密,其节奏可以理解为“二二一一一”型,可知这首《登高》的节奏在无大变化中也存在着小的变化,而这种节奏的变化正好发生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