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山东沂水纪王崮春秋墓主的再讨论
李 沣
《对沂水纪王崮春秋墓主的讨论》一文,虽然对墓主为何人进行了全面探讨,但对该墓出土的青铜鼎铭文没有涉及。青铜器铭文对判定墓主及墓主的身世,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本文就这个问题发表点个人管见。
4月22日《齐鲁晚报》讯:“省博物馆研究员、古文字学家王恩田解读铭文后认为:墓主名叫中叚氏。”,并将铭文释为:“华孟子作中 叚氏妇中子 媵宝鼎其眉寿 万年无疆 子子孙孙保永享。”王先生还进一步解释曰:“华孟子就是这件大青铜鼎的制作者。制成后,给自己名为‘仲子’的二女儿做陪嫁用的宝鼎。”因此华孟子鼎,“证明墓主应该是华孟子的女婿,也就是中子的丈夫中叚氏的墓葬。”王先生的这个释读大体是正确的,但华孟子、中叚氏是哪个国族的人?该墓是哪个国族的墓?还没有点明,而这是个重要的,是大家关注而且也必须回答的问题。《左传》中的如下记载似乎与王先生的释读有关:
“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
隐公二年九月“纪裂繻来逆女。冬十月,伯姬归于纪。”
隐公“七年春三月,叔姬归于纪。”
按照王恩田先生的思路,用《左传》的这三段话对照铜鼎铭文,可以这样理解:华孟子就是鲁惠公元妃,此鼎为华孟子为二女儿仲子出嫁时的陪嫁宝器。而这位二女儿仲子,也就是叔姬。因此这尊宝鼎也就是陪送叔姬的媵器。铭文中叔姬的夫君、华孟子的女婿为中叚氏,与《左传》对应的这位中叚氏,这位鲁惠公和元妃孟子的女婿,就是纪侯。纪是姓,侯是官爵,纪侯的名子不详,也许纪侯的名字就是“中叚”。纪侯的弟弟为纪季,纪侯为纪仲,这也非常有可能。总之,结合《左传》文理解王先生的推论,很容易得出该墓主为纪侯的结论
粗线条地这样分析判断,似乎还能顺理成章,但严格分析起来,这中间还有些矛盾,或者说还有些不能自圆其说处,如;①叔姬,按照排行,是老三,叔姬与仲子似乎不等同;②纪侯与中叚氏联系起来,现在既无文献也无考古学的证明;③ 此器作器者“孟子”,受器者“仲子”同是子姓,王献唐先生说:“在一切媵器中,凡是作器者为一姓名,受器者为一姓名,两姓不同,大抵是母亲为女儿所作。女儿从父姓,其母则从母家的父姓,因而有别。”(王献唐:《山东古国考》第136页,青岛出版社2007年版)因两者都是子姓,是同姓,就不是母子关系。
总之,王恩田先生的分析判断,对照历史文献,还有很多矛盾,似乎很难成立。
近从网上看到从事田野考古和甲骨文研究的柏杭(音)先生的《山东沂水纪王崮新出土铜鼎铭释文》,释文说:“此器是‘华孟子’为中(仲)子做的媵器。从铭文里的‘中叚氏妇中子’,可知‘中(仲)子’嫁的是‘中(仲)叚氏’。”这个释读与王先生的释读基本一致。柏先生又说:“中(仲)叚氏,或与邾瑕相涉。《春秋·哀公六年》:‘城邾瑕’。《大全》:‘邾瑕如鲁济之类,鲁有负瑕,故称邾以别之。”在这段话后,先生孤零零地冒了一句“此器也许与宋国的华氏有关”,然后又引《上博简五》、《史记·齐太公世家》,推测“华孟子有可能是齐桓公如夫人宋华子。”
纵观上述二位先生的研究思路和成果,我认为大方向基本正确,实际上他们们已经走到了神秘之门的大门口。在他们的启发、鼓舞下,本人循着他们的思路,重新检索历史典籍,对这个神秘的大墓和墓主,做出了如下推测:
洋洋洒洒的珍贵历史文献《左传》首页的文字就是:
“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公而惠公薨,是以隐公立而奉之。”
纪王崮铜鼎铭文:
“华孟子作中叚氏妇中子,媵宝鼎,其眉寿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享。”
对比两段文字,其中有很多相似之处。我们假设,这两种(文献和铜器铭)文字记述的是同一件事,即宋国与鲁国的婚姻。要证明这个论断能够成立,必须进行历史学的求证。
一、关于孟子与华孟子
《左传》“惠公元妃孟子”说明,鲁惠公元妃,即第一夫人为孟子。“孟”是排行老大,“子”是姓。宋,殷后,子姓。“宋公生仲子”,把全文联系起来,孟子就是宋国诸侯长女。孟子、仲子都为宋武公女。
《左传》言“孟子”,为什么铜鼎文言“华孟子”?这两者是一个人吗?我说是。根据如下:
宋国是殷后,所以是子姓。殷祖契,契母简狄吞玄鸟卵而生契,所以为子姓。古女子有姓,男子有氏。当母系社会转变为父系后,国族的父氏也就变成了姓。“华”也是宋国的姓,追根究底,很可能是父姓。《潜夫论·志姓氏》载,子姓的宗族有孔氏、华氏、微氏等五十一姓。因此华氏,是宋国的别姓之一。
《史记·宋世家》载:殇公九年,“大司马孔父嘉妻好,出,道遇太宰华督。”“庄公元年,华督为相”。《集解》服虔曰:华督,“戴公之孙。”《史记·宋世家》还载:“戴公卒,子武公司立。”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