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地方史
篇一:中国地方史
中国地方史、区域史、民族史研究
2016-07-28 郝时远 中国经济史论坛扫校 点击: 855 中国地方史、区域史、民族史研究
中国地方史、区域史、民族史研究
郝时远
载《中国历史学30年(1978—xx)》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传统的史学研究始终关照着这一国情特点。因此,地方史、区域史和民族史研究可谓源远流长。当代中国地方史、区域史、民族史的兴起和发展,一方面继承了中国数千年的史学传统,另一方面则经历了近代中国史学革命产生的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转折。因此,严格意义上的地方史、区域史和民族史研究是在近代“西学东渐”影响下发祥,在现代繁荣发展,成为中国史学研究中重要的专门分科。
清末民初,中国社会遭逢外侮,“开眼看世界”以自省,“师夷之长技”以自救,推动了“西学东渐”的广泛影响,中国的传统学术开始吸收西方的学术思想和规范,其中梁启超发表的《中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掀起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史学的“史界革命”,推动了中国传统学术继往开来、转型发展的变革。而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唯物史观的传播和倡导,不仅开拓了中国历史研究的新领域,而且也打开了中国学术界的新视野,对20世纪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史学研究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中展现了开放发展的新格局。地方史、区域史、民族史等学科,进一步吸收国际史学发展的经验和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在学术取向方面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凸显了地方性、区域性和民族性等特点。
一 地方史、区域史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一 地方史、区域史研究的兴起与发展
地方史,通常也称区域史,是现代历史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属专门史范畴。其要在于将历史学的视野和方法集中于一定地域空间(行政区划、地理区域),或以通史体例编撰,或以门类事项——如自然地理、山川河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进行地方性特征的专题考究。就一般意义而言,地方史、区域史都是相对于全国性通史而言,它突出了地方或区域的独特性历史脉络,探索一定地理空间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及其影响。目前,虽然学术界对地方史、区域史范畴的界定尚未达成共识,但基本区分大多为地方史立意于行政区划范畴,区域史则突出地理方位、山川地貌、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同质性等特征。
中国古代传统志书的编纂,可谓现代地方史、区域史研究的本土源头。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传统方志源于《山海经》《禹贡》或《周官》,也有学者认为始自《越绝书》《吴越春秋》或《华阳国志》等。即所谓“古者九州有志尚矣,书存禹贡、周纪职方,春秋诸侯有国史,汉以来郡国有图志”。其编修大都“兼记事记言之体,自山川、物产、民俗、政教沿革废置,是非善恶、灾祥祸福,无不当载”。然而,方志编纂多以著者所长所好并无统一体例,是故“郡志之见于世者多矣,其问名是而实非、语此遗彼者比比皆是。求其记载有法、序事详密、使人如身履其地而目击其事者,则百不一二见焉”。①尽管如此,现存的8000多部古代方志为地方史、区域史等学科性研究奠定了本土基础。其中省、府、州、厅、县志等,都具有行政区划的特点,而卫所、土司、盐井、边关、都邑、岛屿、山川、风土、方物、寺观、园林、人物、艺文等志,则属门类性的专业方志。这些古代著述为当代地方史、区域史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元)张铉:《至大会陵新志》原序,四库全书本。
20世纪初新史学革命的重要影响之一,是推动了历史学研究以关注社会诸领域为特点的,包括地方史、区域史在内的专门史研究渐次展开。其时,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研究,如日本人对中国台湾、东北、华北乃至诸多省份和边疆地区的调查研究,激发了中国学界对地方性、区域性研究的重视。尤其是民国时期,辛亥革命后的地方自治、军阀割据,陆路边疆地区遭受帝国主义侵略、肢解的危机,乃至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些因素都促进了地方史、区域史研究的迅速起步,中华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在这些研究中日益增强。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著述如连横《台湾通史》(台湾通史社1921年版),彭子明《台湾近世史》(民智书局1929年版),两者均属地方史范畴。傅斯年《东北史纲》(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32年版),贺岳僧《西北史纲》(重庆文信书局1943年版),则属区域史类型。同时,地方性、区域性的专题史也应运而生,诸如胡道静《上海新闻事业之史的发展》(上海通志馆1935年版),张立志
《山东文化史研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