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陆地垃圾在海洋聚集成海
HYPERLINK /i/1860377240/ \o PanSci PanSci
漂流在海洋中的塑料袋是海洋动物的“幽灵杀手”。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0%左右,陆地上所产生的垃圾,若没有好好地处理的话,最后很容易都流落到海洋中,并随着洋流在全球五大洋中四处窜流,有些甚至随着海浪被冲上世界各地的海岸。像日本311大地震中被海啸带入海中的物品,2年后被北太平环流送至美国西岸才被发现,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海洋中的幽灵杀手
海洋垃圾大多来自陆地,许多塑料垃圾都是生活用品。左图:陈邦钦。右图:杨美云。
令人感到惊讶的是高达80%的海洋垃圾来自于陆地上的废弃物,其中又以塑料类的废弃物最多,如塑料袋、瓶盖、宝特瓶等等生活中常见的用品。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东西,在海中往往成为杀害海洋生物的元凶,如海龟常常误食被称为“幽灵水母”的塑料袋,导致肠胃堵塞而无法进食,导致活活的饿死;科学家曾解剖一只搁浅的小须鲸,赫然发现胃中居然有800千克的塑料袋。不仅如此,在离夏威夷上千公里远的蛮荒小岛上,虽然人烟罕至却处处可见海鸟的骸骨腐尸,它们多是误把塑料碎块当食物啄食而不幸丧命。这种情况也说明海洋垃圾不仅危害海洋生物,也严重威胁到海鸟的生存。
巨大的“垃圾海”
太平洋海域的“垃圾海”,黄色斑点表示垃圾集中之处。
就如同垃圾场堆积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垃圾一样,垃圾海也成了海洋垃圾的集中场所。目前全世界三大洋中大约形成了五大垃圾海,而且且几乎每10年面积就增加一倍;其中太平洋的垃圾海面积超过139万平方公里,面积约是台湾岛的39倍,这些垃圾来自于环太平洋的国家,亚洲地区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台湾及东南亚各国。
垃圾海威胁航海与渔业的安全,已变成国际性的海洋环境污染重大议题。美国政府曾尝试将海洋垃圾捞起,然而在打捞垃圾的过程中也意外的捕捞到许多海洋生物,造成另一波的伤害,因而作罢。目前各国政府对垃圾海仍束手无策,只能发布航海安全警讯,并对垃圾海进行长期的监测与研究,希望能早日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塑料垃圾颗粒危害环境生态
海洋垃圾中有许多塑料垃圾。
目前最令人担忧的是这些海洋垃圾不易被微生物分解,即使分解最快的也需要百年之久,而分解过程中又会对海洋造成另一种污染伤害,像塑料垃圾受到紫外线照射的影响,分裂成细小的颗粒,有些被海浪冲上岸混入沙中难以清除;有些堵塞了海洋生物的口器或卡在消化道当中,让生物无法顺利进食;有些塑料颗粒则像磁铁般吸附海中如戴奥辛等的有毒化学物质,如果这些颗粒被海洋食物链中最底层的生物吞进肚中,不仅会破坏生物生理功能的正常运作,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生物累积的放大作用,这些毒素的浓度在食物链的高阶掠食者——如大型海洋哺乳类(如海豚)或鱼类(如鲔鱼)——中可能已经是原有海水浓度的好几百倍,而位居海洋食物网顶端的人类,万一吃到这些含有剧毒的生物,后果将不堪设想。
垃圾减量才是良方
用塑料袋做的水母,旨在提醒人们海洋垃圾的严重性。
海洋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生态系,没有海洋就没有地球,地球的发展可以不需要人类存在,但是人类的生存却不可以没有地球,没有海洋。虽然目前的科技尚未能有效清除海洋垃圾,但是处理垃圾最有效的方法不外就是从垃圾减量做起,尤其是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量,日常生活中做好资源回收,严禁乱丢垃圾,要比事后参与净滩净海的活动要有效的多了。
原文发表于 HYPERLINK http://pansci.tw/archives/41150 PanSci,作者:大海于。转载时文字部分有修改。
果壳相关小组:
HYPERLINK /group/36/ 自然控小组
HYPERLINK /group/77/ 可持续生存小组
?
?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 HYPERLINK / \o 果壳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商业使用请 HYPERLINK /contact/ \o 联系果壳 \t _blank 联系果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