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技与人文都力图在精神上探求到统一和谐的世界体系,达到美的境界。 第二,科技与人文有着共同的追求目标。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1832)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颜色论》 在科学史上,有两个思想巨匠研究过光和颜色,一个是牛顿,一个是歌德 物理学家和音乐家都试图用秩序井然的世界代替经验世界,都是对美的追求。 第三,科技与人文的统一的生理基础是人脑功能定位的互补统一。 大脑两半球分别主管理性与情感,又相互联结协调。两半球只有均衡发展、综合使用,大脑总效率才能成倍增长。音乐就具有调节两半球的功能。开普勒、牛顿、普朗克、爱因斯坦等科学大师都是音乐爱好者。 第四,科技与人文的融合是人及其社会全面发展的趋向。 人在走向理性境界的过程中,要求追求完整的人生体验,要求体会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法国科学家巴尔-西诺西(Fran?oise Barré-Sinoussi),获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科学史家萨顿曾在《科学史和新人道主义》中发出呼吁,要求把科学人道化:“……不论科学变得多么抽象,它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本质上都同人道主义有关的。每一项科学成果都是博爱的成果,都是人类德性的证据。” 三、科技与人文融合的途径 一、观念上相互启发 观念上的相互借鉴启发。科学的观念与人文的观念可以通过相互借鉴、启发、融会来促进两种文化的相互渗透。这包括概念的移植、规则的移用、信念的一致等多层面的互动。 达尔文受马尔萨斯人口论“生存竞争”的启发 爱因斯坦对统一场和谐美的信念 二、研究方法与理论互相渗透 自然科学技术与人文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方法、理论的交叉研究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不仅产生了“科幻文学”、“行为科学”等众多交融性研究领域,更有横跨两大文化的系统科学等重大成果。 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互相融通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在理论上不是对立的,在实践中更是相容的。科学精神与狭义的人文精神一样,都是人类精神中弥足珍贵的组成部分。 四、教育上互相结合 社会教育体系中两种文化教育的脱节是其分离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态度 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传统文化的生活价值、知识价值、 方法价值、道德价值、精神价值;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之根;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之源。 ) 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得主聚会巴黎,发表了宣言,宣言的第一句话就是: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 1992年,在纪念孔子诞辰2543周年之际,美国前总统布什在贺词中指出: “孔子所树立的道德规范,为世界各地所肯定及奉行,在我国一些最迫切的问题源于家庭生活及家庭价值崩溃的此时,我们应该实践这位伟大哲学家对个人荣誉和家庭责任的教诲。” 走向融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Culture and Humanistic Culture 华南农业大学 副教授 禹老师 2011年11月15日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它出自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最后一章,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人类文明史,既是一部科技发展史,也是一段文化道德前进的心路历程。科技革命与人类精神在碰撞与融合中共生共长,对人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一、科技与人文融合很必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第一次从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上阐述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这是我国文化发展历程中划时代的历史贡献。·近十年我国文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从中央到地方,从学界的民间,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重视文化建设,文化软实力和精神家园的概念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广泛使用和空前普及,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从来没有象今天这样引人关注。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 汪洋书记提出的“补短、扬长、创新” 2011年11月25日,广东宣传部长林雄:开创文化强省 建设新局面 一个是被亚当和夏娃偷吃的“禁果”,于是有了人类; 一个是砸在牛顿头上的,于是人类找到了进入工业时代的钥匙; 一个是乔布斯的“苹果”,于是人类步入了融合科技与文化的创意经济时代。 乔布斯成长环境,至少有两个因素值得关注。 一是科技文化,乔布斯父亲是位机械师,他所处时代是美国正由工业革命迈向电子技术革命,他和他的同学,无论是从学校还是从身边的高科技公司,都接受到很多技术、创新以及动手能力的熏陶。 二是人文文化,乔布斯对音乐、文学和宗教很感兴趣,心灵方面接受很多人文熏陶,而我们的学生在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CS800 07传动(500到2800kW)硬件手册(中文).pdf VIP
- axxon轴芯新版机台点胶机编程及操作说明.pptx VIP
- ACS880 替换 ACS800 技术指导.pdf VIP
- 公路交通情况统计调查制度 2021 .pdf VIP
- acs800调试程序.docx VIP
- ACS800ACS800 600调试指导与故障分析.ppt VIP
- ACS800变频器说明书ACS800变频器说明书.doc VIP
- JZ-25-01A 美的大多联技术手册(25.6).pdf VIP
- 货拉拉租车合同范本.docx VIP
- en-ACS800-304-704整流单元硬件手册-res.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