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圖書出版與典藏採訪 (上) 雲林科技大學 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 蔡輝振 印刷出版在人類傳播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自從西元1450年德國谷騰堡發明活字印刷術,開啟人類印刷出版的紀元。其後圖書、雜誌、報紙成為傳播重大革命,印刷媒體獲得人們近500年的尊寵。圖書館是人類言行紀錄的典藏中心與智慧的寶庫,其保存典藏主要以印刷出版品為主,這些圖書館館藏完整展現了人類文明的成果與文化傳承。 出版因不同時空和角度,有不同的定義和詮釋。從傳播角度來看,出版是一種將訊息內容透過媒介載體的各種符碼形式經由複製而巨量傳播於社會大眾的一種行為。 主要包括內容、媒介載體、符碼、對象及效果層面,以內容而言,係指訊息的本身,為構成出版第一個要素。以媒介載體而言,係指透過圖書、報紙、刊物、微縮底片或影音光碟等訊息呈現的形式,符碼係指圖像、字元、聲音、影像等。 對象為閱聽人。至於效果,則是閱聽人在接觸到出版內容後所產生的反應與不反應之情況,亦即能否引起共鳴與迴響之探討。 出版的概念當然不能限定在紙張出版範疇,廣義的出版應該是一種「出版行為」而不是「出版內容」,創作者能夠藉由此一行為把自我意念傳播出去,與內容呈現的方式與樣貌無關。 出版也不能限定在規模上(size)或內容格式(content format)上,除了單獨個人可以成為出版者,資訊量上不論是一本書、一張紙還是幾段話,也都可以成為出版的素材。同樣的狀況在「數位出版」上,狀況當然也適用,而且所牽扯的領域與定義將更為廣泛,除了以上規模與內容格式外,更不再侷限於書寫與紙張的組合,而是擴大成只要是數位媒體能呈現的方式都會適用(薛良凱,2005)。 圖書出版簡史 1. 歐洲 歐洲而言,早期印刷業和兼營書籍販賣的出版業是合而為一的,直至16世紀印刷業和出版業開始分化,但是書籍出版和零售的分離則遲至19世紀才發生。 2. 古代中國與近代台灣 在中國部分,最早且可被文獻和實物所證明的正式圖書為「簡冊帛書」。「簡冊」的實際起源時間不可考,但從孔子修訂六經以簡冊為書寫材料,可知春秋時代時己被採用。「帛書」則是使用「帛」或「縑」作為書寫材料,在春秋戰國時代便已出現,因易折捲而易攜帶、保存,但價錢昂貴。 從東漢蔡倫改良造紙技術始,「紙書卷軸」成為主要書寫工具,早期是沿襲帛書的捲子型式,紙書的型態則到魏晉南北朝因佛經傳入與大量譯出,而被普遍應用,並走向「摺疊本」與「蝴蝶裝」形式避免「葉子」(單張紙累積)易錯亂散失的缺點。 西元第七、八世紀時雕版印刷術發明,漸取代人工抄寫,進入「印刷圖書時期」。 北宋畢昇發明膠泥活字印刷,改進雕版的缺點,元朝時王禎則發明木製活字印刷,但直至十五世紀末,銅活字印刷才開始盛行。 清末時,西洋印刷術(機械化鉛字印刷)開始取代中國原有的雕版和活字印刷,而出版業和零售業分離的狀況開始產生。 近代圖書則在形式上產生許多變化,出現有聲書、電子書等等,不再只是一般印刷圖書。 傳統出版流程 傳統印刷出版過程是一個漸進的線性程序,穩定與順序的,包括5項步驟:(1)作者創作(2)出版者編製與印刷(3)印刷者印製(4)出版者、書店與經銷商行銷(5)傳播給消費者 印刷出版的特質是是單向傳輸,出版穩定而出版品數量固定,並可預測大眾傳播型態。但由於印刷出版周期較長,經常出現圖書期刊出版延遲,消費者抱怨看到出版品而資料早已過時。 電子出版的出現 1970年代電腦科技發明了,1990年代兩項資訊科技的發明對印刷出版投下巨大變數,一是網際網路(Internet),一是數位科技(Digital Technology)。出版的典範發生了重大改變,從傳統的印刷出版,出現了電子出版(Electronic Publishing),成為現今印刷與電子出版並重的二元世界。 現今雖然圖書館的館藏平均百分之七十至八十仍以印刷出版品為主,但電子出版品大幅成長積極加入出版市場與圖書館館藏。根據出版業與電腦業的預測,到了2020年,出版市場將有半數以上有電子產品,因此電子出版的發展值得重視。 電子出版的特色 電子出版的特質是合作式與雙向式傳播,周期縮短,可以依據客戶的需求隨時產製各類形式電子出版,印刷圖書或電子書均可,大量客製化。網路支援印刷媒體,產生大量數位資源。但由於數位資訊易於下載、複製與網路傳輸,所以電子出版也引發著作權、校園拷貝、公開傳播等新問題。 電子出版的快速傳播與彈性產製的特質吸引了學術社群,也改變了學術傳播,參與者更多,包括學者、作者、編輯者、讀者、圖書館、出版者、相關機構與書商。 電子出版品琳琅滿目,包括電子書、電子期刊、數位博碩士論文、電子媒體、視覺資源、電子預印本、電子研究報告、電子博碩士論文、資料庫、數位圖書館與數位典藏計劃。 電子出版優點 (1)提供快速製作與傳播(2)易於下載、拷貝、複製、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