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冷原理与设备》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102102 课程名称:制冷原理与设备、 英文名称:principles and equipments of refrigeration 总 学 时: 70 讲课学时:55  实验学时:9 习题学时:4 参观学时:2 学 分:4 授课对象: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 课程性质:必修课 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 开课参考学期:第五学期 教 材: 郑贤德《制冷原理与装置》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年 教学参考书:[1] 廖明义:《制冷原理与设备》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1991 [2] 尉迟斌:《实用制冷与空调工程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 一、教学目的、基本要求及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制冷技术,为今后制冷系统设计打下基础 【基本要求】学生应掌握蒸汽压缩式制冷机的工作原理、热力循环、热力计算及工况变动对循环性能的影响;掌握制冷剂及载冷剂的性质及选用;掌握吸收式制冷机的工作性质、工作原理,对其他制冷方式作一般了解;4.掌握制冷热质交换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计算;了解附属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正确选择。 【在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专业必修课 二、教学时间安排表 章 序 标 题 学时 共计 讲授 习题 实验 参观 绪论 2 2 第一章 人工制冷的基本方法 6 6 第二章 制冷剂、载冷剂及蓄冷剂 4 4 第三章 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12 5 2 5 第四章 两极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及复叠式制冷循环 10 10 第五章 吸收式制冷机原理 6 6 第六章 蒸汽喷射式制冷原理 2 2 第七章 制冷装置的热交换设备 8 8 第八章 制冷热交换器的计算 8 6 2 第九章 节流膨胀机构 6 2 4 第十章 制冷装置的附助设备 6 4 2 合 计 70 55 4 9 2 三、教学基本内容 绪论 第一节 制冷技术研究的内容 制冷定义、制冷温度划分范围、制冷机及制冷装置及制冷原理与设备研究的内容。 第二节 制冷技术发展概况 人工制冷发展史、我国制冷技术发展概况、制冷技术发展动态。 第三节 制冷在国民经济中应用 制冷在商业,农牧业,工业生产,空气调节,建筑工程与医疗卫生等方面应用。 第一章 人工制冷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相变制冷 固体融化吸热冷却、蒸汽制冷及蒸汽制冷种类。 第二节 气体节流效应和等熵膨胀制冷 实际气体的节流、气体的等熵膨胀及节流与等熵膨胀的比较。 第三节涡流管制冷 涡流管制冷机理、涡流管制冷计算。 第四节 热电制冷 热电制冷的基本原理、热电制冷的分析、热电制冷性能的最佳性分析及半导体制冷设备的特点及应用。 第二章 制冷剂、载冷剂及蓄冷剂 第一节 制冷剂的种类及代号 无机化合物、氟里昂、碳氢化合物和混合制冷剂。 第二节 常用制冷剂的性质、比较及选用原则 热力性质、物化性质、安全性能和制冷剂的贮存及安全使用。 第三节 混合制冷剂 溶液及共沸溶液概念、共沸溶液制冷剂及非共沸溶液制冷剂。 第四节 氯氟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及其替代技术 氯氟烃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用及其对人类环境的危害、限制氯氟烃使用的国际会议、中国逐步淘汰氯氟烃制冷剂的国家方案和氯氟烃制冷剂替代情况。 第五节 载冷剂及蓄冷剂 载冷剂及间接制冷、蓄冷剂及间接制冷及蓄冷剂、蓄冷冷藏运输、冰蓄冷空调概况。 第三章 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第一节制冷机的理想循环 逆向卡诺循环、有温差的逆卡循环和热力完善度。 第二节 单极蒸汽压缩制冷理论循环 基本循环及热力图形、过冷液体循环、过热蒸汽循环和回热循环。 第三节 单极蒸汽压缩制冷实际循环 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的区别、实际循环热力图形及性能指标、实际循环的热力计算和t,t对循性能的影响。 第四节 制冷剂特性对循环的影响 循环形式、工质比热对循环我的影响、工作压力。 第五节 单极制冷循环的能量损失分析 熵分析法、火用分析法、火用一焓图的构造及应用。 第四章 两极蒸汽压缩制冷循环及复叠式制冷循环 第一节 采用两极压缩的原因 压缩比对循环性能影响、两面三刀极循环的压缩比判据。 第二节 两极压缩制冷循环的类型极比较 两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 第三节 两极压缩制冷循环的热力计算 循环工作参数、计算方法。 第四节 温度弯动对两极循环特性的影响 蒸发温度变化对中间压力的影响、冷凝温度化对中间压力的影响、容积比变化对中间压力的影响、同变工况我有关的两个问题。 第五节 复叠式制冷循环 工作原理及热力计算。 第六节 两极压缩制冷循环的火用分析 循环的火用效率、循环各过程的火用损失。 第五章 吸收式制冷机原理 第一节 概述 吸收式制冷特点、吸收式制冷与压缩式制冷比较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