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峨眉山地质心得体会
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 指导材料 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资源勘察与土木工程系 目录 第一部分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和任务.......................3 第二部分峨眉山地质实习区域地质概况.................................4 第一节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4 第二节峨眉山地区的主要地层.........................................4 第三节实习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8 第四节区域主要出露岩石及特征.......................................9 第三部分峨眉山地质演化简吏..............................................11 第四部分地质认识实习教学路线..........................................14 路线1清音电站——龙门硐剖面...........................14 路线2龙门硐电站——龙门硐口剖面..................15 第五部分罗盘的正确使用方法..............................................18 第六部分地质认识实习安全..................................................23 第一部分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地质认识实习是我校地质类相关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具有启蒙性质。对于地质学学习者、爱好者,甚至一时兴起者来说,在大自然中进行地质观察是认识地质体及其相关现象最有交的途径,是“实战演习”。只有通过野外实地的地质观察,才能真正认识不同的性质和类型的地质体及其相关现象,加深对地质学概念的理解,巩固和拓展地质学相关知识。野外地质观察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是学习和掌握地质学知道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地质认识实习,使学生对基本的地质地貌等现象加深感性认识,进行实际观察与认知,描述、测量、绘制地质剖面草图等基本技能训练,获得感性认识基础,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的注意图片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转化为学习、求知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促使求知欲的扩张,培养初步认识、描述和分析地质现象的能力,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切身感受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增强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了解所学专业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方法和能力,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根据实际情况,在实习期间主要进行两条基本教学路线的观察:即路线1清音电站——龙门硐剖面和路线2龙门硐电站—龙门硐口。对观察线路上比较直观典型的地质现象进行观察、描述和初步分析。 主要观察内容如下: 正确使用罗盘进行地层产状的测量; 明确褶皱的分类和要素,观察其主要特征和识别标志; 观察断层,确定断层的存在和性质; 观察各地层间的地层接触关系,了解其分类和性质; 练习绘制随手地质剖面图; 观察并描述玄武岩颜色、结构、构造、成分等特征; 学会肉眼观察区分泥岩、页岩、砂岩、灰岩、白云岩等沉积岩; 初步认识波痕、平行层理、斜层理、冲刷构造、缝合线构造等沉积构造特征; 学会观察古滑坡体; 了解河流的下蚀和侧蚀作用,并观察阶地。 第二部分峨眉山地质实习区域地质概况 第一节实习区自然地理概况 图1-1实习区交通地理图 实习区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端,纬度29度34分,经度103度25分,属于峨眉山市黄乡管辖。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在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东距乐山市37公里。 峨眉山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 峨眉山平原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平均气温约度,七月平均气温度。 因峨眉山由于山势高,使其气候要素从山麓到山顶有显著差异,出现了不同的气候类型,致使峨眉山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带特征。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暧温带气候;海拔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海拔XX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为冰雪覆盖,时间为10月到次年4月。 第二节峨眉山地区的主要地层 峨眉山地区地层除志留系、泥盆系和石炭系完全缺失外,从震旦系至第四系均有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系上统—奥陶系下统,二叠系中统的梁山组、栖霞组、茅口组,二叠系上统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