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次鸦片战争 参考书目: 何金铭:《走进炼狱》,河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张研、牛贯杰:《19世纪中期中国双重统治格局的演变》,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二节 辛酉政变及其以后的政局 一、辛酉政变发生的原因 二、辛酉政变的经过 三、辛酉政变的影响 一、辛酉政变的原因 第一,外国侵略者侵华意志在清廷内部的间接体现。(西方列强的参与,间接支持后妃集团与奕訢集团) 肃顺 (1816—1861)满洲镶蓝旗人。清朝宗室。咸丰年间由御前侍卫迁工、礼、户部侍郎,理藩院、户部尚书,得到咸丰帝的信任。对内主张任用新起的汉族地主军阀镇压农民起义,对外则疑虑甚深,竭力维持天朝尊言,对侵略者的过调幅要求不肯轻允,甚至起而抗争。 一、辛酉政变的原因 第一,外国侵略者侵华意志在清廷内部的间接体现。(西方列强的参与,间接支持后妃集团与奕訢集团) 奕訢(1835—1898)是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的异母弟。1850年入值军机处。1855年退出。1861年主持总理衙门。在办理外交过程中深得外国人赏识。 一、辛酉政变的原因 第二,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最高权力斗争的结果。 二、辛酉政变的经过 咸丰帝奕宁,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三、辛酉政变的影响 第一,使两宫太后和奕訢集团掌握了政权,清朝政治体制出现了重大变化,形成了亲王议政、两宫皇太后裁决的政治格局。 第二,建立了一个使列强比较满意的新政府,中外反动势力也开始公开勾结起来。 第三,暂时稳定了清统治集团的统治秩序,但新的矛盾不断加深,清廷斗争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第四,政变后,湘淮军将帅继续得到重用,清统治实权开始向地方转移。 京师 福州 上海 天津 福州船政学堂 湖北自强学堂 京师同文馆 上海广方言馆 广州同文馆 第一所外国语言学堂; 第一所学外国新式科学技术的学堂; 第一所海军学校; 第一所陆军学校; 第一所通迅学校; 第一所医学院; 现在的武汉大学; 第一所小学,现上海交大; 第一所大学; 天津武备学堂 天津水师学堂 天津电报学堂 天津医学堂 天津中西学堂 南洋公学 ?????????????????????????????????????????????????????? 酷爱运动的“留美幼童”组成了一支“东方人棒球队”。 后排左起:蔡绍基、钟俊成、吴仲贤、詹天佑、黄开甲;前排左起:陈巨溶、李桂攀、梁敦彦、邝咏钟。 ????????????????????????????????????????????????????? 耶鲁大学学生黄开甲 3、特点 (1)是洋务派花钱最少的洋务事业,反映出清朝洋务派对教育改革、对人才素质的更新缺乏重视。(军事5000万两,民用2000万两,教育无准确数字,最多一次1872年准备了120万两) (2)清朝的教育改革是重视应用教育,轻视基础教育,导致中国近代化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 (3)清朝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这对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有积极作用,但对人才素质的提高有阻碍作用。 (1)有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培养了中国最早的西学人才,推动了国内一部分人素质的提高,开了新式教育之先河。 (2)清朝的教育改革促进了中国一部分人的思想解放,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启萌运动。(江南制造总局设翻译馆,译出许多西方著作。) (3)洋务运动的教育改革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却没有完成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4、历史作用 目前史学界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争论与共识) 争论的焦点: 第一、对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贡献大小的问题。 第二、洋务企业的性质问题。 第三、对太平天国同晚清政府之间的斗争,究竟 站在哪一边立场上讲话,这是评论洋务运 动和洋务派的关键问题之一。 第四、晚清政府的外交活动应否属于洋务运 动的范围 达成的共识: 第一、洋务运动是中国从封建社会走向资本主义近 代化的开端 第二、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和 作用,既存在反动与消极的一面,又存在进 步与积极的一面 第三、应该实事求是地评价洋务派的头面人物功 过是非 第四、洋务运动是个错综复杂的矛盾体 第一,洋务运动与太平天国的关系。 第二,洋务运动与中国资本主义的关系。 第三,洋务运动与洋务派的关系。 第四,洋务运动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关系。 第五,洋务运动的成功与失败。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第三节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出现 时间: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