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克罍:
【题解】
罍,音lei2。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多用青铜或陶制成。克罍(又有“太保罍”“燕侯克罍”“余罍”之称),于1986年琉璃河遗址出土。当是周成王时太保召公奭与其就燕国侯的元子克父子两代共同铸造的宝物。该器通高32.7厘米,口径14厘米。弇口,圆肩,鼓腹,圈足,有盖。双兽首耳,衔环。一侧下腹部有一兽头形鼻,盖及器身肩部饰圆形涡纹,颈部及腹部各饰一凸纹和凹弦纹。由于其盖内和器壁内有相同铭文43字,记录了克被封燕侯的重要史实,为深入研究和探索西周初年分封制度、燕国历史等提供了突破性的原始档案资料,从而受到史学界的普遍关注。
【铭文释读】
王曰:“大(太)保①,隹(惟)乃明乃鬯②,亯(享)
于乃辟③。余大對乃亯(享)。”④
令(命)克(侯)于匽(燕)⑤,(事)羌、狸(徂)(于)驭、微。⑥克(宅)匽,⑦入(纳)土(暨)厥亂⑧。
用乍(作)宝彝。⑨
注释:
太保:
官名,周王室的王公之一,与太师、太辅均为周王的辅弼重臣。“相王室以尹天下四方”。这里指太保奭(shi4)。从《尚书·君奭》看,周初是“召公为保,周公为师”,大量材料表明,召公奭作太保的时间上限始自武王,下限到康王初年。
②隹(惟)乃明乃鬯:
,隶作“隹”, “惟”的古字。句首语助词,无实际义训。“乃明乃鬯”,在断句和解释上学者们分歧很大。杜迺松认为:“乃明乃鬯”不可分开,应联在一起读,属并列句,前后两个“乃”字均作第二人称代词“你”,与“王曰:太保”,上下文正相衔接。“明”,指“贤明”而言;“鬯”,音chang4,《说文·鬯部》:“以秬(ju4)酿郁草,芬芳攸服,以降神也。”原义指用黑黍子与郁金香草酿成的一种祀神的香酒,但“乃明乃鬯”的“鬯”则与“畅”通,假借为“畅”,畅达的意思。《汉书·郊祀志》:“草木鬯茂”,颜注:“鬯与畅同”。这一并列句是周天子对太保奭的褒扬,说太保奭贤明和畅达有能力。
③ 亯(享)于乃辟:
“享”,《仪礼·聘礼》:“受享束帛加璧”,郑注:“享,献也”,即有进献义,这里并非指进献物品,结合下文“余大对乃享”看,当指治国安邦的道理。“乃”,“你,你的”。“辟”,《尔雅·释诂》:“辟,君也”,君辟。
余大對乃亯(享)
“余”,我。“对”,《尔雅·释诂》:“合,对也。”“大对”,即“大合”。“余大对乃享”,是说周天子大合太保奭的进献,即很赞赏、同意太保奭治国安邦的方法与道理。
令(命)克(侯)于匽(燕):
“令”,命。“克”,对“克”字的解释是学者间看法最有分歧的地方,该字是全铭文中最关键句中的关键字,它涉及到器主、墓主和西周燕国诸侯世家等问题,因此必须要弄清楚。杜迺松认为,“克”字在全句中应作人名解。金文中不乏“侯于匽”的句式,例如:“侯于宜”、“侯于”等,记周王朝封侯事。“命克侯于匽”同样是省略了主语周天子,“命”是动词谓语,“克”作本句中的名词宾语。“侯于匽”与“克”属双宾语。该句是一个有着主语(省略)、谓语、宾语的完整的字句。“命克侯于匽”一句,并非周天子任命克的原话,而是克在周天子赞誉其父亲奭后,按照天子的人名情况自己的记事,因而“克”字就代替了第一人称代词的“吾”、“我”、“余”等,是作双宾语中的近宾语。
(事)羌、狸(徂)(于)驭、微:
张亚初认为,“”, “事”,治理、治事。,隶作“”(cu4),通“徂”。,于。……徂于……,从……至……的范围。羌、狸、驭、微,地名。这一句意思是统辖治理从羌、狸到驭、微的地方。
克(宅)匽:
“”,杜迺松释作“宅”之或体,《说文·宀部》:“宅,所讬也。”“宅匽”意如“驻匽”。
⑧入(纳)土(暨)厥亂:
“入”,《广韵》:“纳也,得也。”“入土”即“纳土”,与命辞封土地之事相照应。“”,“暨”,及的意思。“”,“厥”,其,表示领属关系。“”,杜迺松、张亚初等释作“亂”,动乱。
⑨用乍(作)宝彝
“用乍(作)宝彝”,是燕侯克记他作器的事。作器时间当在纳土受民之后。
西周初年,为了巩固王朝政权,曾封同姓和异性诸侯,以达到“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的目的。据《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周武王之灭纣,封召公于北燕。其在成王时,召公为三公,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这里记武王曾封召公于北燕,但未见有召公就封的记载。另据《尚书·君奭·序》:“(成王时)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左右”的记载,可知召公封燕后,与周公封鲁一样,由其元子就国,为第一代燕侯,而召公本人则供职于周王室,“相王室以尹天下”。对照克罍铭文,铭文中的“王”指周成王,“太保”指召公奭,“克”当是召公奭之元子。铭文可分四个层次理解:第一层,周天子(成王)赞颂太保(召公奭);第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