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Resources Science
第33卷 第6期 2011年6月 2011,33(6):1032-1037 Vol.33,No.6JUN. ,2011
文章编号:1007-7588(2011)06-1032-06
传统农业区稻田多个物种共存对
病虫草害的生态控制效应
——以贵州省从江县为例
1 1 1,2 1,2 1,2 1,2 1
张 丹 ,成升魁 ,杨海龙 ,何 露 ,焦雯珺 ,刘 珊 ,闵庆文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 要:本文运用半试验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贵州省从江县传统农业地区的糯稻和杂交稻为例,研究了
传统品种和现代品种在水稻单作(R)、稻-鱼(R-F)和稻-鱼-鸭(R-F-D)3种不同稻作方式下,稻田多个物种共存
对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病虫草害及蜘蛛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水稻品种而言,糯稻在3种稻作方式下的抑制杂草能
力均优于杂交稻,糯稻田与杂交稻田的稻飞虱虫量、稻纵卷叶螟虫量以及蜘蛛量差异不显著,杂交稻在3种稻作方
式下的抗稻瘟病能力显著高于糯稻。就稻作方式而言,R-F-D显著降低了田间杂草的发生密度,对稻田杂草鸭舌
草(Monochoria vaginalis)、节节菜(Rotala indica)等的抑制效果达到100%,总体抑制效果显著优于其它的稻作方
式;R-F-D系统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虫量较水稻单作明显减少;R-F系统的蜘蛛数量最高;R-F-D系统的抗稻瘟
病性最好。
关键词:稻田多物种共存;杂草;稻飞虱;蜘蛛;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生态控制
1 引言 加上不同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巨大差异,形成的种类
集约化经营的农业生产方式已引起严重的环 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农业
[17]
境污染、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 文化遗产系统 ,如品种多样性混合种植模式、多个
[1,2] 物种共存种养模式等,研究这些模式的效应与机理
生态环境问题和粮食质量安全问题 。提高农业
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利用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对促进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利用和保护有着重要的
控制病虫草害,以及减少农业化学品的投入等方面 意义。本文采用半试验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贵
[3,4] 州省从江县传统农业地区为例,研究稻田多个物种
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 ,研究农业生物多样性维持
农业系统稳定的作用和机理,已成为农业生态学领 共存对稻田杂草、病虫害及蜘蛛的影响,揭示稻田
[5] 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意义和传统农业的生态合理性,
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
稻田系统中,水稻与其他湿生作物间种或在稻 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统农业地区的农业可
田中引入鱼、鸭、蟹等其他物种是增加稻田生物多 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样性的途径。大量研究表明,水稻与其他物种共存 2 材料和方法
[6,7]
可以提高稻田生态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98 洪水对鄱阳湖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研究.pdf
- “5.12”震后都江堰-汶川公路崩塌灾害模拟及危险性评价.pdf
- “金砖国家”全要素能源效率的比较研究——基于DEA-Tobit模型.pdf
- “水资源域”概念及其在水资源管理中的应用.pdf
- “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主要国家气候变化特征.pdf
- “一带一路“产油国经济增长与石油生产和贸易的动态关系研究.pdf
-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俄林业合作格局与资源潜力研究.pdf
- “一带一路“主体路线及主体水资源区研究.pdf
- “中国制造”带来的石油被动净出口现象分析.pdf
- 50年来渭河干流径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pdf
- 脆弱生态区生态系统服务消费与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挑战.pdf
- 大城市郊区不同区域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差异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以沈阳市苏家屯区238 户农户调查为例.pdf
- 大都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以北京市平谷区为例.pdf
- 大都市卫星城镇用地扩张及其驱动力分析——重庆市北碚区为例.pdf
- 大陆大学生在台湾的旅游动机及旅游形象感知评价.pdf
- 大陆游客境外旅游景区内时空行为模式研究——以香港海洋公园为例.pdf
- 大遗址区人地系统脆弱性评价及影响机制——以汉长安城大遗址区为例.pdf
- 代际差异视角下农民工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天津613份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pdf
- 德国实现京都减排目标的原因分析.pdf
- 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