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苍溪县地质灾害的地理分布及防治措施定稿.docVIP

四川苍溪县地质灾害的地理分布及防治措施定稿.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苍溪县地质灾害的地理分布及防治措施定稿

PAGE PAGE 1 四川苍溪县地质灾害的地理分布及防治措施 罗婷钰罗婷钰(1991-), 罗婷钰(1991-),女,汉族,四川泸州人,地理科学2009级本科在读,主要从事区域地理研究。 (1西华师范大学 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摘 要:苍溪县地质灾害的类型有3种:滑坡、危岩(崩塌)、潜在不稳定斜坡。2008年汶川大震前,苍溪县地质灾害点有138处,分布于36个乡镇。汶川大震后的2011年苍溪县地质灾害点有283处,其中滑坡200处、崩塌65处、潜在不稳定斜坡18处,分布于39个乡镇,地质灾害平均密度约12处/100km2。苍溪县283处地质灾害点,稳定的有10处、基本稳定的227处,不稳定的46处。2010年全县受潜在273处地质灾害点威胁的户数、人数分别有4124户、27008人,苍溪县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2100万元,潜在经济损失67328万元。苍溪县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县域内低山区的陵江镇、漓江镇、元坝镇、五龙镇、三川镇、龙山镇、文昌镇。 关键词:地质灾害;区域背景;地灾分布;防灾措施 一 区域自然地理背景 (一) 气候 苍溪县大致位于东经105o4951-105o4610,北纬31o4602-31o4901,属于典型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气候突出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也称作雨热同期),冬季温暖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全年总体上气候温和,多年平均气温16.9℃,七月平均气温27℃,极端最高气温39.3℃,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在30℃以上;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一月平均气温6℃,最低气温-4.6℃。 (二)水文 苍溪县境内河流众多,主要河流为嘉陵江、东河,嘉陵江水资源丰沛, 为苍溪县提供了丰富的水气。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占全年降水的80%以上,夏季和秋季常出现洪涝灾害;冬春降水相对较少,冬旱和春旱现象时常发生。就全年来说苍溪县的多年平均降水可达1000mm以上,属于降水丰富区。 (三)土壤、植被 苍溪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秦巴山脉南麓、嘉陵江中游,其土壤酸碱度为5.8-8.2,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但是该县所处地形相对崎岖,土壤的保肥能力相对较差;苍溪县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为侏罗系灰紫色长石砂岩、钙质石英砂岩与棕紫色泥岩,成土母质以物理风化为主。土壤的实际肥力不高,致使森林植被种类不丰富。主要为柏木、马尾松、桤木、青杠等树种,且多为中幼林,植被总体发育较差。 (四)地形地貌 苍溪县属低山地貌单元,县内地势总体东北高西南低。海拔一般在800m左右,相对高差为200~600m。最高点为北部九龙山主峰,高程1377.5m。最低点为嘉陵江的出口八庙乡涧溪口,海拔353m,高差1024.2m。根据地貌形态可将该县地貌分为中山、低山、深丘、河谷平坝4种地貌类型[1]。其中以低山分布最为广泛。 (五) 地层、岩性 苍溪县境内出露的地层为侏罗系蓬莱镇组(J3p)、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白龙组(K1b)、七曲寺组(K1q)和第四系残坡积物、崩坡积物(Q4dl+el),冲积物(Q4dl+al)。其中以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分布最广,占该县域面积的82.6%。 第四系冲积物(Q4dl+al)主要由粉质粘土夹卵石组成,主要分布在嘉陵江、东河等河谷两岸,分布面积不大;第四系残坡积物、崩坡积物(Q4dl+el)主要分布在山前坡麓地带,斜坡平台及谷底。以粉质粘土、粘土、碎石土为主,结构较松散,碎石含量一般小于25%,碎石岩性成分以砂岩泥岩为主;出露的地层为白垩系下统苍溪组(K1c)、白龙组(K1b)、七曲寺组(K1q)属于碎屑沉积岩,岩性主要为长石石英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及其互层,岩性比较单一[1]。 二 汶川大震后,苍溪地质灾害陡增 分析苍溪县的区域地质背景和实际调查数据,目前苍溪县境内主要存在的地质灾害有:滑坡、危岩崩塌、不稳定斜坡(表1)。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前,苍溪县地质灾害点为138处[2]。5●12汶川8级大震后, 2008~2011年滑坡发生的次数总体上是逐年增加的(表1)。崩塌在原有的基础上每年都略有些增长(2010年除外),潜在不稳定斜坡成波状变化。苍溪县发生滑坡占到质灾害总数的近70%, 崩塌占地质灾害总数的25%, 可见对苍溪县威胁最大的地质灾害是滑坡。 表1 2008~2011年苍溪县主要地质灾害发生情况 地质灾害类型 滑坡 崩塌 潜在不稳定斜坡 总计 2008年 118(70.5%) 45(26.6%) 5(2.9%) 168处 2009年 190(71.9%) 70(26.5%) 4(1.6%)

文档评论(0)

189****68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