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李白 7O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在隋末因罪徙居中亚。他诞生于中亚的碎叶,五岁时随父迁居四川彰明县的青莲乡。 李白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李白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现存作品有《李太白全集》收诗九百多首。 这首诗是天宝末年李白游宣州(今安徽宣城)登谢公楼所作。谢朓楼是南北朝时,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又称谢公楼或北楼,唐末改名为“叠蟑楼”。李云是当时有名的散文家,官秘书省校书郎,是李白的族叔。全诗意气豪放,语辞慷慨,强烈地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同时也流露了消极避世的思想。 参考译文: 一个个昨天离我而去,不可挽留;/乱我心绪的今天,更给我增添忧愁。/遥望秋空,长风不远万里吹送鸿雁南飞,/面对这样的美景,激起我高楼畅饮的豪情。/你的文章具有建安时代的风格;/我的诗篇,像谢朓那样清新秀发。/我们都怀着高雅的要超越凡俗的兴致,雄心壮志飞动;/多想直上青天,揽取明月一起遨游。/可(现在)抽刀断水啊水奔流更急,/举杯借酒销愁啊更是愁上加愁。/人活在尘世间不能称心如意,/那我明天朝晨(就)只好迎着风散着头发,驾起一叶漂流的小舟,归隐江湖。 1-2句直抒胸臆,把自己心中的郁结尽情吐出。开篇突兀,不写楼,不叙别,而是直抒深广忧愤:岁月流逝,功业无成,国势渐衰 “昨日之日”“今日之日”,是指许许多多弃我而去的“昨日”和接踵而至的“今日’,也就是每天都深感时光难驻,心烦意乱,写出了诗人长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之烈、心绪之乱。忧愤之深广、强烈,正反映出天宝以来政治的日趋腐败和李白个人遭遇的愈趋困窘。 。“留”字显示诗人对往昔时光流连不舍的矛盾心情。 三、四两句借景抒情。这两句突然一转创造出新的境界:面对着辽阔明净的秋空,遥望万里长风吹送鸿雁的壮美景色,精神为之一振,烦忧为之一扫而尽,不由得激起的畅饮高楼的豪情逸致。这两句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也展示了诗人豪迈阔大(或豁达)的胸襟。“酣”字表明抛弃哀怨愁绪,显示诗人的豁达与豪放。秋,点明送别的季节。酣高楼,点明饯别地点和方式。 第五-八句,写登楼引发的感慨,也是李白和李云酒之后谈话的中心。五、六两句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上句赞美李云的文章有刚健清新的建安风格,下句以“小谢”自指,说自己的诗像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丽的风格。这两句自然关合了题目中的“谢眺楼”和“校书”。中间,这里指夹在汉魏和唐朝中间的南朝。 七、八两句主客双方谈论古今,雄心勃发,连天上的明月也想摘下来。进一步渲染双方的豪兴,说彼此都怀有豪情逸兴、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青天揽(摘)取明月。这一豪情壮志不仅是诗人酒酣之时的兴之所至,更是他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的真实流露,反映了诗人因对现实不满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这两句笔酣墨饱,既与诗的开端相吻合,又淋漓尽致地把“长风万里”的境界推向 了昂扬的情绪高潮。“揽月”一句运用夸张手法,暗示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 末尾四句写壮志难酬的悲慨。 “抽刀举杯”两句,思绪跌落现实,愁苦愈深。诗人从幻想中回到现实里,更加强烈地感觉到理想与现实难以统一的矛盾,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 “抽刀断水” 句,诗人用生活中的现象比喻内心的无法排解的苦闷,显得奇特而富有创造性。“举杯销愁”句写不得志的苦闷无法排解,三个“愁”字,突出了愁思之多,与开头的“多烦忧”相呼应。此两句写饯别时的感叹,是全诗的又一大转折。 最后两句,写饯别时作者的自明心迹:“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表明诗人决心超度现实,寻求解脱,退隐江湖。这两句诗里兼有放浪不羁、倔然不仕两层意思,也流露了消极避世的思想。这两句是诗人对现实不满的激愤之词,充满叛逆与反抗精神,体现了诗人不愿同流合污的清高放纵、豪放坦率的性格和怀才却无可奈何的心态。这两句诗并非颓唐绝望的哀吟,而是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灵对黑暗社会所发出的强烈抗议和愤怒控诉。 主题——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同时也流露了消极避世的思想。 情怀——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理想进一步的追求,诗中仍显示着豪迈慷慨的情怀。 这首诗是诗人在宣州谢朓楼上的饯别之作。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第15章量子物理-效应.pptx VIP
- 精品解析: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10月月考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 VIP
- 镧热还原法年产35吨稀土金属钐的工艺设计.docx VIP
- 镧热还原法年产25吨稀土金属钐的工艺设计.docx VIP
- 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保安员上岗资格证考试题库及答案(真题) .pdf VIP
- 2025年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doc VIP
- 劳动教案(全册)五年级上册——人民出版社(表格式).pdf VIP
- 2025年部编版七年级 语文(上下全册)字词拼音及解释 .pdf VIP
- 安全标识中英文可直接打印.doc VIP
- 退役士兵驾驶技能培训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