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授予张登本等六名同志“十大名师”、李彦民等七名同志“十大名医”称号的决定
根据《陕西中医学院“百名人才工程”实施办法(试行)》(陕中院办字(2005)第67号)精神,经2006年8月31日学院“百名人才工程”领导小组研究,学院党委会审定:授予张登本、周永学、李亚军、王景洪、贺丰杰、顿宝生等六名同志“十大名师”称号,授予李彦民、王建华、刘德玉、陈美芳、陈光伟、杨秀清、陶根鱼等七名同志“十大名医”称号。有关待遇和管理按《陕西中医学院“百名人才工程”实施办法(试行)》执行。
学院号召广大教职员工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热爱学校、热爱中医药教育卫生事业,教书育人的思想境界;学习他们刻苦钻研、勤于探索、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拼搏精神;学习他们爱岗敬业、埋头苦干、扎实工作的工作作风。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医疗水平,把个人理想化作献身科学、献身事业的实际行动,增强荣誉感、使命感,勤奋工作,积极进取,为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为学校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新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陕西中医学院
二00六年九月一日
张登本教授 中基教研室(省重点学科)主任、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兼职)、全国内经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分会基础理论暨文献医史学会主任委员,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先后担任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第一届中医文献医史及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2年全省中医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中医综合评审委员会评委,2003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2004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组评审委员,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博士生指导老师。在全国10余家杂志上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20多部,其中独著和主编出版的专著9部,计700余万字;担任执行副主编出版教材、教参、论著4部,近300余万字;参编的著作、教材7部。被聘为全国第六版教学参考书的编委,受聘为《内经教参》(卫生部组织编写)的执行副主编,担任2/5的编写任务,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并担任新世纪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学基础》、《中医学基础习题集》主编及《内经》教材编委。《中医学基础》被评为陕西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和陕西中医学院优秀教材一等奖。在《黄帝内经》研究中成绩卓著,经过三年艰苦努力编著而成的《内经词典》获陕西省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中管局科技进步二等奖(部级),主编完成的巨著《黄帝内经通解》已成为全国中医药院校《内经》教学与研究的主要参考。另外,在《内经》和中医理论研究方面还曾获得陕西省厅局级中医药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三等奖二项。把《黄帝内经》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为中医理论的教学研究和中医教育工作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事迹被载入多种名人志中。并被评为2001年陕西省“师德标兵”,2002年陕西省劳动模范。
周永学教授 副院长,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中医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还担任全国中医药学会高等教育学会成人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临床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全国高等中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中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委。
1991年起担任方剂学教学工作,并从事科研工作。1990年-1995年于教学之余,在附属医院从事临床工作。2002年晋升教授职称,被遴选为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年以前,教学工作量饱满,年均讲课200多学时,教学效果良好。担任院级领导以后,坚持教学一线工作,年均40学时以上。
从事温病学与方剂学教学研究二十年来,对学科中许多重要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为教学和学科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
在温病学方面:(1)对伤寒学说与温病学说给予了正确的评价。(2)对伏邪学说的产生根源和临床意义给予明确提示。(3)对温病中“毒”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毒的产生、特性、致病机理、解毒的主要治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理论阐释。(4)对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和三位辨证的理论依据和临床意义进行了提示。(5)系统地研究了温病发热的机理和针对性治法。(6)对温病护津养阴法、通下法进行完整地研讨。(7)对温病常见的主要证候的辨证进行了深入研究,提炼出了辨证要点和辨证方法。(8)对湿温病辨证论治的规律和经验进行了整理。总之对温病的重点疑难问题均进行了深入研探和阐释,这些都集中反映在《温病发微》一书。
在方剂学方面:(1)对温热类疾病的传统方剂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其理论精华、古人的运用经验都反映在教学之中。(2)对《方剂学》中收录的主方的配伍特点全部进行了归纳,简明扼要,高度概括,为掌握方剂配伍规律奠定了基础。(3)收录了《方剂学》主方的临床应用案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器人机械工程基础I》课程教学大纲(本科).pdf
- 2024苏教版数学新教材培训:“统计与概率”领域编修说明.docx VIP
- 净化系统的设计讲义.ppt
- 麦格米特artsen pm cm系列智能焊机用户手册sm megmeet1.pdf
- 压力容器质量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压力容器制造(含安装、修理、改造)单位〕.pdf VIP
- 2023年华为公司招聘职位要求.pdf
- GB-粉尘爆炸泄压规范.pdf
- 茶园节水灌溉技术方案.pptx
- 医院分期建设实施要点分享---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滨江院区为例(分享版).pdf VIP
- 2024年华医网继续教育临床静脉用药质量管理与风险防范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