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卷(Volume)28,期(Number)3,总(SUM)102
页(Pages)239~247,2004,8(Aug.,2004)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eotectonicaetMetallogenia
红河断裂带两侧地震震源机制及构造意义
朱俊江,詹文欢,丘学林,徐辉龙,唐诚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与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边缘海地质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301)
摘 要:红河断裂带是一条大型的走滑断裂带。根据印支半岛前新生代的古地块与华南地块的接触关系,将红河
断裂带海陆部分分为两段。断裂带自第三纪以来,经历了左旋运动、右旋运动,南北两段的活动性有一定的差异。
根据断裂带两侧地震和震源机制解分析,震源深度0~33km的地震在整个区域密集分布,较深的地震分布在断裂
的北东侧。断裂带西北部断裂活动方式为逆冲型,北部为正断型,南部为走滑型,其它地方为奇异型,也即是逆冲
型、正断型、走滑型3种方式的过渡类型,反映了红河断裂带及其周围地区受到来自北北西向的推挤力和北东东向
的正压力的联合作用,使受力区的断裂发生挤压逆冲、水平走滑和拉张正断运动。
关键词:红河断裂带(RRFZ);震源机制解;右旋走滑运动;地震活动性
中图分类号:P3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1552(2004)03023909
0 引 言 印支地块与华南地块的分界带,该段除了NW向区域
断裂带外,还存在其他几条 NW 向的区域断裂带,如
红河断裂为华南亚板块与印支 -巽他亚板块的 黑水河断裂带、马江断裂带。自Tapponnier等(1982)
分界线,印支 -巽他亚板块以红河、越东滨外断裂为 提出挤出模式以来,使红河断裂的活动性与南海的形
北东和东部边界并与华南、南海亚板块相接,构造活 成演化联系起来,许多中外学者从变质作用、变形构
动复杂,新构造运动特征明显。红河断裂带是印支半 造、岩浆活动和古地磁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并提
岛与华南地块之间的主位移带,该断裂带在不同区域 出了一系列的构造模式,普遍认为这是一条新生代发
的构造性质具有差异性,在陆上(中国境内)前人根据 生过的左旋走滑剪切带 (Tapponnieretal.,1982;
断裂运动性质可分为北段、中段、南段。北段自洱源 Leloupetal.,1993,1995),近期又发生了右旋走滑
以北至弥渡的苴力,以引张 -剪切运动为特征,是走 (Allenetal.,1984)。断裂带两侧的地震活动频繁,
滑型断裂的尾端拉张区(虢顺民等,1996);中段自苴 总体上地震活动在断裂带北部强烈,南部较弱,地震
力向南东至春元,是水平运动为特征的剪切段;南段 分布在陆上多,在海域较少。本文从断裂带两侧的地
从春元以南至河口,由两条断裂组成,西支为山前断 震分布、震源机制解方面来探讨红河断裂带的运动特
裂,以正断作用为主,兼有走滑作用;东支为中谷断 征和动力学机制。
裂,以水平运动占优势。根据印支半岛内前新生带的
古地块与华南地块的接触关系在海陆两部大致分为 1 红河断裂带两侧及邻区地震活动
两段(图1)。北段为禅泰地块与华南地块的分界带,
在哀牢山、点苍山和雪龙山出露了一套经历了新生代 根据我国云南红河断裂带的地质情况以及越南
韧性剪切变形作用和变质作用的糜棱岩带。南段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