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1.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呢?我给大家三个数字,“一、二、三”,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给这三个数字各加上几个字,这就是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用“一二三”三个数字来概括课文内容,可谓抓住了要点,而且这个任务具有一定挑战性,当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但语气会不会太肯定?文章的基本内容只能这样概括吗? 生1:一间书房,两种情感,三位亲人。 (只能有这样一种说法吗?这种答案跟教师心目中的标准答案是否太切近了? - 师:哪两种情感?哪三位亲人? (因为书房是重点,所以这里且先放过了。两种情感,一喜一悲,多有定论,而三位亲人身上大有可挖掘之处。) 生1:两种情感,一喜一悲;三位亲人,先妣、先大母、妻子。 师:“妣”是谁?“大母”又指谁? 生2:“妣”是指已故的母亲。 师:那已故的父亲叫什么? 生2:考。有个成语叫做“如丧考妣”。“大母”就是祖母。 师:为什么在“妣”和“大母”的前面加上“先”字? 生2:对死者的尊称。 师:写作本文时,归有光的妻子去世了没有? 生2:去世了。 师:那能否在妻前面加上“先”字,称之为“先妻”? 生2:不行。“先”是对死去的长辈的尊称,妻子是平辈,应称“亡妻”。 师:嗯,是应叫亡妻。三位亲人是先妣,先大母和亡妻。文章的基本内容概括全了吗? (此处落实有关古代文学常识中的有关知识点,目标虽小却很重要。教师巧妙地加以落实,有钱梦龙《愚公移山》之风。) 生3:还有,一个男人。(众生笑) 师:哪一个男人? 生3:作者归有光。 师:你为什么不说“一位作者”,而要说成是“一个男人”? (此问妙极。更妙的是先赋予它有价值的批语,又不急着解决。一来没有影响预设教学内容的实施,二来又为后面的内容带来一点悬念,唤起了学生的期待心理。在公开课上,学生这种下意识的调侃很容易给执教者带来不快和不安,而江老师却迅速地把这种意外变成没有预设的精彩,文化积淀之深与应变能力之强可见一斑!) (生3一时语塞,众生纷纷说归有光本来就是个男的。) 师: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放在后面解决。先请自由朗读“一间书房”部分,思考这是一间怎样的书房。 生4:狭小。 师:从哪里看出它很狭小? 生4: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师:何谓方丈? 生5:就是一丈见方的意思,说明它面积小。 师:“方丈”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佛寺的最高领导人。为什么叫他方丈呢?因为他的办公室和寝室面积不过一丈见方。这也算是借代的修辞方法。大家明白了归有光为什么他的书房命名为项脊轩了吗?不妨大家先摸摸自己的项脊。 (从对方丈的解释来感受书房的狭小。) 生6:“项脊”说明房子窄小。 生7:“项脊”是脊梁骨的一部分,以此命名,说明归有光有人生大志。, 师:“项脊轩”是作者在昆山时的书斋名,以此为名,评论界有这样几种看法。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一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有纪念意义,含有怀远追宗之意。同时,“项脊”二字,含有脊梁的意思,作者自号“项脊生”,也可理解为归有光要博取功名,光宗耀祖,成为家族中顶天立地的脊梁骨的人生理想。 (书斋名为“项脊”的确含有深意。教师在小结时给出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看法供学生参考,既有知识含量,又体现了对学生独特见解的尊重,这种做法很好。自号“项脊生”当有更深的含意,而这种志向与后文他与三位亲人的关系,与“正文”“补记”间不同的情意文风,与一个真男人的伤痛、豁达都有很大的关系--既我所谓的“文化语境”,如果能略略讲解,对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有很大帮助。) 师:这间书房除了狭小之外,还有别的什么特点吗? 生8:还有“旧”、“破”、“漏”、“阴暗”等特点。 师:这样一间又小又旧又破又漏又阴暗的书房,作者嫌弃它吗? (以“作者嫌弃它吗”一问将学生的视线由书房转向房中人,转而关注人物的志向、情感,这一问很好。) 生9:不嫌弃。 师:从何处看出来? 生9:作者对它进行了“稍为修葺”。 师:你上来把“修葺”两个字写一下。 师:修葺后的项脊轩有了什么变化? 生10:(室)不上漏,洞然,显得很清幽,很有情调。 (可能由于时间关系,这个问题匆匆结束了,简洁则简洁矣,然而情味也失却不少。) 师:你最喜欢第一段中的哪几句话? (这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出学生对文本的独到理解,也可以在不同答案的交流中增加对文本的鉴赏乐趣。但从下文的学生回答来看,教师又一次作了简单处理。仅这一句写得美吗?这一句美在哪里?教师的答案是“动静结合,特别清雅”,这太笼统了,显然学生的体验没有因此而加深。) 生10:我很喜欢“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