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子读书报告3000
读《老子》之道--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 记得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过:“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我也读了《老子》,但我只是浅识少学之人,不会有大师这样的慨悟,我初读《老子》是在中学的时候,那时只觉得此书晦涩难懂,玄乎不知所以。后来,古文知识增长了些,再读其文,亦有自己的小感悟。都说读书先读人,但说到老子其人,我知之也甚少,记得《史记》中有言“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桞,周守藏室之史也。”由于传世本《老子》历经两千余年的流传、整理与诠释,各本之间,字句有多有少,讹误衍夺、增改窜乱比较严重。1973年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出土,学者据以校勘。然而帛书也并非善本,讹字、脱文等诸般缺点所在多是。1993年10月,适逢马王堆汉墓发现20周年之际,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楚墓又出土了大致年代为战国中晚期的竹简本《老子》。郭店楚简《老子》的出土,其意义不但在于提供了目前可知《老子》的最早文本,更在于它为解决聚讼纷纭的老子其人生活的时代、《老子》成书年代以及早期道儒关系等问题又提供了重要的实物线索。当然,古本《老子》原貌实难确知,原以为帛书本接近古本,简本出土证明帛书本并非最早原貌,而简本仅有1666字,涉及今本31章,且分为三组,又有不同祖本,显然也不是最早的传本,最早传本原貌现已无从探求。尽管如此,为学术界提供一部尽可能减少在流传过程中所添加的错误的《老子》整理本还是有希望做到的。如此说来,现今的《老子》其书不一定是李耳的原作了,对于研读现今的《老子》一书再将老子作为著书者而去深究老子其人我觉得也无太大必要,相反,我觉得抛开此书由老子所著这一束缚,通过此书去审视一下我国二千年来的文化传承也是不错的体验。《老子》全经五千多字,寓五千运,分上下两部,上部重在道境、道律之体,下部重在德理、德法之用。所以读《老子》一书,不可避免地去认识“道”是什么呢或者说你所理解的“道”是什么。就我对哲学的浅薄接触以及对《老子》的粗读来看“道”,我觉得道就是道,道是涵盖了无和有全部发展过程的综合体。无和有是道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无是相对于有来说的。有是客观实有的总称,即物质的总称;无则是非物质的总称,至于到底是精神还是能量无从知晓,此即无的不可知性,也许也是道“不可道”的由来吧。在无时,以物质为特征的宇宙尚未产生或已经消失,反正在那时通常意义上的宇宙是不存在的;自从因为某种不可知的因素,无转变成了有,道便从无阶段进入到有阶段。最初的有只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成分,按照《老子》里的说法,是在道的管理下最初的有不断发展,最终成为今天的世界。正如书中所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说道是什么?道就是承载,无形的承载,时间空间承载万物,道承载着时间和空间。道的特性如同时间和空间,对于万物如同水对鱼,万物对道,如同鱼对水,如同物对空间,须臾不可分离一样。所以说万物皆有道,动静皆在道中。再者,德是什么呢?德是形而下,如同道,亦为承载之象。道生之,德畜之。道生万物,万物之宗,德性就是养万物为主,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如同长辈对孩子的爱,尽力生养但不占有不控制,不求回报,不计较,这就是德。所以通过这些描述,我们知道德是对于有形有象的物质而言,与无形的道相对,但是生于道, 当然具备道性。所以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概括一句话就是:德为形而下,为物质,器用也。道体无形、德器为用,这就是我对“道”“德”的理解。因此,我认为《老子》一书的核心在‘用’,不在玄或理。纵观宇宙,从中截取任何一段有限子集,似乎都可以找到其背后完整的道,这也是庄子所谓“道无所不在”。但是只有当认知者假设这段子集道可以‘线性地’推广到完整的全宇宙,则后者的‘道’,母道,没有任何‘知’的可行性。所以,从绝对真理的哲学玄学角度看,道可知必然如罗素的集合悖论一样导致理性上的逻辑矛盾。所以,把《老子》当作哲学对待,用其需而不用其实,颇有买椟还珠之嫌。 中国文化,也是人类文化的一部分,是以道为本体核心,以道释儒还有墨为主体,包容多元的实体文化系。其小无内、其大无外,只有道和一的状态可言。以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看清了然《老子》、看清了然中国、看清了然所有的文化现象和层次分布。《老子》是我国文化的经典之一,所谓诸子百家,其根源都与道家思想有关。关于《老子》的道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探寻诸子百家之言,有一个共同的字,就是“道”,亦即是真理规律,诸子百家通过各种途径探得道,探得规律,而得知真理是什么。道这个词上古时期便有,据传说黄帝之前便有了,黄帝当年便向广成子问道,学习真理,从黄帝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天津市中考英语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pdf VIP
- 工商银行swift代码大全.pdf VIP
-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 课件全套 第1--9章 绪论、科技文献检索基础知识---科技论文的投稿.pdf VIP
- 《企业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培训课件》.ppt VIP
- 宠物临床诊疗职业技能评价规范 宠物医师助理.pdf VIP
- 等离子体电极用碳化铪粉末、其制造方法、碳化铪烧结体和等离子体电极.pdf VIP
- 湖南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温室气体(GHG)管理手册.doc VIP
- 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方案.docx VIP
- 多相流体的数值模拟及计算方法.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