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书画鉴定学概论课件(第二学期)第10周 郑板桥.ppt

暨南大学书画鉴定学概论课件(第二学期)第10周 郑板桥.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名家书画鉴识 郑燮书画鉴识 郑燮(1693--1766年),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江苏兴化人 。郑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 以书画营生。 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恣情山水,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着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 郑板桥书法号六分半书,综合草隶篆楷四体,再加入兰竹笔意,写来大小不一,歪斜不整,独创一格,以黄山谷笔致增强作画的气势,以“乱石铺街、浪里插篙”形容其书法的变化与立论的依据,人称之谓“乱石铺街”体。 郑板桥在评论自己的书法时曾说,他的书法取隶书的六分,再取行草书的半分,是隶书和行草书的结合体。而且,在具体的写作中,郑板桥的书体也会有所变化。一般情况下,他在写对联的时候,会靠近隶书多一些。在为画作题款的时候,则会偏向行草。另外,郑板桥一般在大幅作品中题长跋,有的甚至会多次题跋。 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他的画用笔秀劲潇洒,多而不乱,少而不疏,秀逸多姿;浓淡疏密,墨色淋漓,天趣横溢,神理俱足。他主张“不泥古法”,重视艺术的独创性,受石涛、八大山人影响较深,又发挥了自己的独创精神,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郑板桥主张不泥古法,师法自然,“极工而后能写意”。他提出了“眼中之竹”、 “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绘画三阶段说,把深思熟虑的构思与熟练的笔墨技巧结合起来,画竹以草书之中坚长撇法运之,收到了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的艺术效果。郑板桥的画给当时清代书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活力,广大知识分子, 劳动人民视为珍宝,不惜重金争购,广为流传。 在郑板桥去世后,造假者颇众,其中有名的要属山东潍坊的谭子猶和兴化的刘敬尹二人。但二人气息入俗、笔力显弱,尚难与真迹比肩,后世研究郑板桥书画的不难辨认。清中期后,板桥书画曾一度泛滥,对此清人的著作多有提及。桂馥《丁亥烬遗录》载:“惟先生书画,赝本颇多。”又云:“数十年来,所见先生书画不下百余件,真迹不过十之二三。” 郑板桥卖画的历史很长,二十多岁时就开始在扬州卖画,后来随着政治地位的提高,买他画的人越来越多,价格也越来越高。和一般画家耻于言钱不同,郑板桥不仅公开卖画,还亲笔写了润格,在他67岁的时候为我们留下了这一著名的润格单: “大幅五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条幅、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凡送礼、食物,总不如白银为妙。公之所送,未必弟子所好也。送现银则心中喜乐,书画皆佳。礼物即属纠缠,赊欠尤为赖账。年老神倦,亦不能陪诸君子作无益语言也。” 纵观其一生他画竹的风格历经了三个过程,他四十岁以前墨竹以“稀”为主。竹叶的变化很少,枝杆粗细的变化分明,整体感觉比较工稳。同前人的墨竹没有拉开距离。从四十岁到六十岁的这个阶段的作品。竹叶的变化很大,多丛互生,而竹杆则很细,有的甚至不画竹节,只是意联而已。他此时的大幅作品,往往只画一二枝竹,却显得画面饱满精神四溢。倒是一些伪作画面的变化丰富,很多竹子左右交错。 板桥晚年画竹以疏放为主,以少胜多,无一笔不是恰到好处,达到了更高的层次。他画兰花的情况和画竹差不多。早年比较工稳,中年比较奔放,晚年比较简约。在构图上,或是以竹为主,兰花为辅助,或是兰花为主,竹子为辅。两者之间总是突出一个,虚化一个。 除了兰、竹外,郑板桥画中另一个主要物象是石头。张蔚星说,郑板桥的石头很有特点,他画的石头都是扬州园林中常见的黄石,黄石与太湖石不同,它中间没有洞,而且黄石都是直线条的,太湖石则是虚线条的,有一种粗犷的山石感觉。而且郑氏在画石头时,基本上是不加墨点的。如果在市场上见到石头上加墨点的郑画,则很有可能是伪作。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郑板桥伪作可分为两种,一是山东潍坊造,二是江苏扬州造。山东造的代表人物是谭云龙。 从整体来看,谭云龙的伪作达不到郑板桥的水平。首先,是他的书法功力不够,不敢在画面上长题。为了遮丑,他的伪作上题款字数较少,即便是大幅画作也是如此。这与郑板桥喜好在大画长题长跋的规律相悖。其次,郑板桥作画敢于用枯笔、浓墨,往往一笔画下去起止自然。谭云龙由于功力不够,在作伪上时往往用笔不肯定,竹叶太大而竹杆太细,比例不协调。特别是他画的石头,多用浓墨点来遮盖笔锋的柔弱。此外他的画作中水分较多,不敢用枯笔,石头仿佛是从水里泡过的一样。没有郑板桥笔下黄石见棱见角的特点。 扬州造的鉴定难度大于山东造。郑板桥有一个专门给他代笔作画的侄子,此人在绘画水平上能够达到郑板桥的高度,但他的书法与郑板桥有差异。郑的书法是六分半体,他的则有些夸张过度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