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PAGE
PAGE 4
热力暗挖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1.编制依据
1.1业主制定的风险管理方针及策略。
1.2首钢五一剧场改造工程(金顶山路至模式口路),工程编号为JT14-02B063的施工图纸。
1.3我国现行的相关标准、施工及验收规范
《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28-2004);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185-2010);
《工程测量规范及条文说明》 (GB50026-2007);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4-2002);
《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验收评定标准》 (GBJ01-92);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 (JGJ18-2003);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5-2001);
《北京市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 (DBJ01-56-2001);
1.4我国现行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保及消防等有关规定。
1.5根据我公司完成的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
2.工程暗挖段总体介绍
2.1本工程是在石景山区金顶山路到模式口路规划建设的热力工程。本工程共分三部分:
①新建主管DN300管线沿北辛安东路(现况金顶北街)向北敷设至模式口路,之后管线向西折,沿模式口路向西敷设至模五区热力站北侧进入热力站。1#-5#直埋敷设,5#-9#暗挖敷设,长约754.5米,末端加堵板;
②8#节点向北侧暗挖DN150管线分支,长约20米
③9#节点向南侧DN250管线不通行沟分支,长约11米
主要暗挖隧道净空:2-2隧道断面净尺寸:2.1m×2m,内里通行DN300管线; 3-3隧道断面净尺寸:1.8m×2m,内里通行DN150管线;4-4隧道断面净尺寸:1.4m×0.7m,内里通行DN250管线。
2.2工程地质概况
本工程地勘报告为中交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经审查合格的《首钢五一剧场改造工程(京门路至金顶西路)(金苹路段)(金顶山路至模式口路)热力外线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勘察编号:14011B)。
1)本工程场地工程地质情况如下:
根据中交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提供的勘察报告显示:场地表层为人工堆积的房渣土﹑碎石填土?层及粘质粉土素填土﹑粉质粘土素填土?1层。人工堆积层以下为第四纪沉积的粉质粘土﹑粉质粘土②层及砂质粉土②1层;卵石﹑圆砾③层,细砂?1层,卵石混粘性土?2层, 卵石 ?3层及粉质粘土?4层;粉质粘土﹑重粉质粘土④层,粘土④1层,碎石混粘性土④2层及块石﹑碎石④3层;卵石⑤层及细砂⑤1层。
本场地的地基土不会发生地震液化。
2)地下水
据调查,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标高60.94—74.31米。抗浮设计水位按路面下5米考虑。
本工程施工时应采取可靠的降排水措施,确保在无水状态下施工。
3)隧道穿越土层:
隧道开挖深度范围内及隧道穿越的地层基本为②~④层,为松散土层,自稳能力较差,易坍塌,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支护措施,以保证其稳定性。
据现场摸查,咨询模式口路以往工程参建单位,悉知相同开挖深度范围岩层为普坚石,需要机械破碎或爆破,以开挖现场实际情况安排生产。
由于地勘报告钻孔间距较大,若实际施工中地质情况与地勘出入较大时,及时通知设计并采取有效的超前支护和止水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3.评估对象及目标
本工作评估的对象为热力隧道在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安全、环境等各方面风险。通过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针对各风险因素(事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和应急救援预案,将各类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4.风险评估程序和评估方法
4.1风险评估程序
管段隧道风险评估程序为:
(1)对施工阶段的初始风险进行评价,分别确定各风险因素对安全风险发生的概率和损失值。
(2)分析各风险因素的影响程度,确定主要风险因素对施工安全的影响。
(3)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或措施。
4.2风险评估方法
以设计图地质资料为主线,综合运用风险层次分析法、矩阵法、模糊综合评估法、头脑风暴法等方法。
4.3预防风险措施及应急抢险预案
4.3.1塌方风险
1)隧道坍方高度2米12
⑴预防风险措施
1.严格落实安全技术交底,责任到人。
2.洞内配备足够的装土草袋,木板、方木、型钢、泡沫砖、编织袋、钢管、钢筋。
3.开挖过程中,为防止拱顶和边墙处土体坍塌,严格按设计要求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预支护。
4.开挖过程中,对掌子面预留不小于2.0m的核心土。
5.开挖支护力求快速,开挖进尺控制在0.5米
6.加强对重点部位的开挖检测工作,及时记录检测数据,认真分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城市轨道交通 场站及周边土地综合开发评价》.pdf
-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pdf VIP
- 诊断与评估在心理治疗与咨询中的意义与作用.pdf VIP
- 电子警察系统安装施工方案(图文完整版).doc
- JC_T864-2008行业标准最新.docx VIP
-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尺子的音高变化).pdf
- 五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范文展示+名师点评+素材积累 第二单元 写读后感 (部编版).docx VIP
- EasiMotor Onlne永磁同步电机设计分析入门手册.pdf
- 必修三 第六单元 阅读Hot! Hot!Hot!.pptx VIP
- 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量表).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