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敬谢观赏 兴化的民俗文化 板桥道情 兴化庙会 茅山三绝 《道情》是一种民间小调。它源于何时无考,相传原本是道家用以传道的工具,故名《道情》。后流落民间深受百姓喜爱,成为民间艺人混饭吃的手段,使得《道情》由“雅”走向了“俗”。板桥先生看中了这一为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于雍正三年(1725年)始作道情,雍正七年(1729年)三十七岁时完成了《道情》十首初稿,几经修改,至乾隆八年(1743年)五十一岁时方付梓,刻者为板桥先生好友司徒文膏,历时十四年,定名《小唱》。板桥先生堪称中国文人将《道情》还其本来面目的第一人。 现流行于世的《板桥道情》有别于异地《道情》,它采用的是流行于扬、淮间的两种“淮扬小调”,一为“宫”调式,一为“羽”调式,在本地尤以“宫”调式最为盛行。道情演唱方式简单,艺人怀抱长长的, 蒙着鼓皮的道筒,手持两片三、四尺长的简板(拍板)。竹片不紧不慢地打节奏, 艺人忽紧忽慢地手拍道筒。一般又称唱道情。 道情源于唐朝道教经韵。最初的道情称道歌,是传道者宣传教义及募捐化缘的工具。道情多以唱为主,以说为辅,也有只唱不说的。现扬州扬剧王子李政诚演唱的《板桥道情》最为地道。 郑板桥的书画艺术大家比较熟悉。然而他的文学作品较之其书画毫不逊色,他的文学成就涉及诗、词、道情、文章等方面,“板桥诗文,自出己意,理必归于圣贤,文必切于日用。”他主张直抒胸臆,“道着民间痛痒”,反映和服务于现实生活,其中尤以他的《道情》十首最为闻达。 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是指在寺庙附近聚会,进行祭神、娱乐和购物等活动,是中华文化传统的节日风俗。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 “昭阳庙会”解读 昭阳,名云,谥号山子,战国时期楚国令尹。公元前323年,昭阳领兵伐魏,连下八邑,楚怀王因其功裂海滨之地(今兴化)为其封邑。昭阳遂率屈、景、昭三姓子弟至此垦殖渔猎,成为有文字记载的兴化境内开拓创业的第一人,他与同期的三闾大夫(管理和教育屈、景、昭三姓贵族子弟的主官)屈原同被尊为兴化的人文始祖,并被誉为“开邑第一人”。“昭阳庙会”既传承了兴化历史上都天会、龙王会、城隍会以及三官、东岳会等庙会的传统形式,又赋予了“团结拼搏、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判官舞,总称判舞,又名兴化判官舞,系为纪念唐代大历年间淮南节度判官李承而形成的表演节目。李承于公元747年率领军民在今兴化东部修筑的常丰堰,是兴化历史上第一项大规模的水利工程,提升了农耕生产力,奠定了兴化以种植业为主的农耕经济。 判舞在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傩舞、戏曲的表演形式,形成如今格局。表演形式分文、武两种。文判又称走判,以面具饰演,配以黑白无常或牛头马面,在踩街过程中表演出各种舞蹈动作。 武判又称抬判,演员在四人抬着的高架上表演出各种程式动作,惊险生趣,配以传统的打击乐,是兴化百姓喜闻乐见的传统庙会节目。 五人墓是兴化庙会的主要保留节目。节目所表现的是发生在明朝天启年间的真实历史事件。其时魏忠贤当政。残害东林党人,派骑尉往苏州捉拿周顺昌,引起民愤。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义士发起数万人包围知府衙门,后遭镇压,五人死难。“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张溥《五人墓》),表现了大无畏的精神,事后,周顺昌葬于兴化竹泓,杨念如等人的后裔避难到兴化。崇祯照雪后,张溥为作《五人墓》被收入《古文观止》,故庙会中表现五义士视死如归的场景亦被命名为“五人墓”。“五人墓”鞭挞丑恶,弘扬了民族正气。 兴化市举办第二届昭阳庙会 近400人组成的踩街队伍进行踩街表演。銮驾仪仗队伍中,头锣、二锣、三锣开道,随后是龙凤旗、虎头牌,后面是举着十八般兵器的銮驾仪仗;接着是昭阳神像。高跷、跑驴子、花轿、花船、花担、莲湘腰鼓、龙队……芦洲、蒋庄、中堡、文化馆、十三庄舍等5支民俗表演队伍组成的民俗表演队身着盛装,特别是民俗表演队中,白蛇传、西游记、济公等角色,使观众兴奋不已。不少市民表示,“踩街” 既为广大市民祈福纳祥,也传递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踩街活动结束后,表演队在八字桥广场上进行了民俗表演,各支队伍纷纷秀出绝活,场面热闹非凡。 视频简介 在江苏省境内,有两座茅山。一座在长江以南的句容市境内,称南茅山;另一座在长江北岸的兴化市,叫北茅山。 追溯历史的渊源,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茅盈的诞辰日,茅盈是明代以前东岳神的原型,因而茅山庙会由来久远。 “庙会”、“会船、“号子”堪称“三绝”。 茅山号子是起源于兴化茅山地区的一种民歌,是茅山人民在生产劳动中,用号子形式配以号词,激发情绪,抒出胸意。茅山号子从古代一直唱到今天,久盛不衰,闻名遐迩。茅山号子以舒缓悠长的音调旋律,明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