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 2 周 文學與人生→勉勵篇 在座的諸君們: 大家好!很高興!能在網路上與大家共同分享《文學與人生》這個主題的樂趣。尤其是以我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與大家分享,從埋怨、自憐、悲憤、毀滅,到平和、釋懷、感恩等的心路歷程。後來我將這些感觸、哀愁寄託於筆端,完成了處女作品《曠野之鴿》。這時,我突然發覺,長久以來一直積壓在我內心的憤懣、傷感,由此一掃而光,在那一剎之間,我的精神變得非常舒暢、快樂。於是我在書本的自序上寫下這麼一段話:〝我感謝上帝,賜給我一個不同的環境,也給我一個奮鬥的機會,我將要堅決與命運搏鬥一場。人生猶如一道激流,沒有暗礁是掀不起美麗的浪花,我始終相信有朝一日,我會踏著滿地的落葉歸回。〞。現在,我對於我生長的故鄉,只有感恩沒有怨恨,我甚至慶幸自己能有這樣的一段童年。各位想知道,是什麼原因讓我從怨恨而轉向感恩、熱愛我的故鄉嗎?這便是今天我以〝文學與人〞為演講題目的由來。所以今天我不打算用那較為深澀的學術性來演講這個題目,我只想以我個人的親身體驗,來說明從事文學欣賞或創作,可帶給我們快樂無窮的人生,如果我講的好那是應該,如果我講的不好那只好請各位見諒囉!以上是我的開場白 接著,在我們要進入主題之前,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什麼是〝文學〞。基本上,文學這個名詞,曾有很多專家學者為它下過定義,然不管是劉勰在《文心雕龍》上所說的〝聖賢書辭,總稱文章。〞、或是章太炎在《國故論衡》上所說的〝文學者,以其有文字著於竹帛,故謂之文;論其法式謂之文學。〞,抑是美國文學家亨德(T.W.Hunt)所說的:〝通過想像、感情以及趣味、具有思想性的文字表現即是文學。〞等等,到現在也似乎都沒有定論。但不管怎麼說,人類將其對人生的感觸,運用各種形式如:小說、散文、詩歌等方式表達出來的作品,總在文學的範疇之內這應無疑義。了解這個概念後,對於今天我們所要講的題目也就夠了,其他讓專家學者去解決,我們無需傷這個腦筋。 好!我們現在就正式進入主題,談談為什麼從事文學欣賞或創作,會帶給我們無窮的快樂呢?各位應常聽人家說:〝人生不如意十之有八、九〞,佛家也說:〝人生是苦海〞。可見我們的生命並不怎麼樣的完美,自然界有月圓月缺,春夏秋冬,而人類有生老病死,悲歡離合,也正因為人生的不完美,才讓我們活著有意義、有價值。各位試想,如果沒有月缺,我們怎麼會知道月圓的美麗,如果沒有冬天寒風的刺骨,我們也無從去體會夏日陽光的可愛。我們的人生又何嚐不是如此,沒有離別的悲傷,那來相聚的歡樂,這世界如果真的是那麼完美無缺,我還真不知道我 們活著要幹嘛!每天吃、喝、拉,然後等死,這樣的人生有什麼意思!記得有一年,我們由經濟部官員領隊,代表國家參加瑞士日內瓦的國際發明展大賽,當我們抵達瑞士後,發現瑞士真是美,它的美不僅是生活環境的美,它為人民設想的周到,也真是完美無缺,失業可領失業救濟金以維持一般生活水準,看病不用錢,退休後由國家扶養,小孩的教育全部免費等等。也就是因為瑞士的社會福利做得太好,以致很少人願意生小孩,政府有鑑於人口越來越少,只好以獎金方式鼓勵人民生產報國。在這樣無憂無慮的國度裏,各位是不是很羨慕,非常嚮往呢?進而會在我們心中點燃了希望,希望我們的國家有一天也能做到如此,這就是人是為希望而活,我們若對生命不抱任何希望,甚至絕望,大概我們也沒有活下去的勇氣。我們就是在這種希望實現或破滅後,自然的再點燃另一個希望的一連串追逐中,肯定了生命的價值,造就了人生的意義。各位對於瑞士這樣的一個國家,羨不羨慕呢?當然羨慕囉!但各位在羨慕之前,我們先聽一聽當地華僑的一段話,他說:〝現代的瑞士人雖享有高度物質條件,但精神卻非常空虛,固他們的自殺率特別高。〞,難怪歐美先進國家經常聽到有人自殺,而非洲那種貧窮國家倒沒有聽說過有人自殺。至於像〝雛雞逃命落泥溝〞那樣的心境,瑞士人是很難理解的,更談不上引起共鳴,因在他們的國度裏是很少會有這樣的經驗,更不會有那〝唸天地之悠悠而愴然淚下〞的人,所以他們的文學創 作並不發達。這就誠如名作家魯迅所說的:〝蓋凡有人類,能具二性:一曰受,二曰作。受者譬如曙日出海,瑤草作華,若非白痴,莫不領會感動;既有領會感動,則一二才士,能使再現,以成新品,是謂之作。〞。這意思是說,我們人類的創作,來自於對天地萬物的感受,沒有感受也就不會產生創作,所以各位要記住,自然科學甚至是哲學,是用領悟的,文學呢?是用感觸的,而人生若是太完美,反而讓人感到空虛,失掉人類存在的價值。了解這一層意義後,我們就可更上一層樓的來談文學欣賞與創作,嚐試從苦澀的咀嚼中,咀出甘味來。各位要知道月圓固然是美,月缺依舊也是美,只不過這是兩種不同的美而已,前者讓人的感覺是一種圓滿的美,而後者讓人的感覺是一種帶有淒淒的美,卻也最能觸動我們人類的心靈。現在讓我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