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月卷9月卷2月卷6月卷8月卷1月卷12月卷10月卷4月卷7月卷编者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近代学堂;创办报刊;废八股,变科举……一百二十多年前,在那个内外交困的年代,戊戌变法如火如荼地拉开帷幕,又轰轰烈烈地戛然而止。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其间形成的西学观、教育观、国家观以及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主导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戊戌六君子”那种“愿以颈血刷污政,寄望鲜血醒国人”的殉道精神,为国人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大事年表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维新派政治团体强学会在北京成立: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1895年春,《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辽东半岛,赔款白银两亿两的消息让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4月22日,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率梁启超等数千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8月,在帝党官僚首领翁同龢的支持下,由康有为发起的以“专为中国自强而立”为宗旨的强学会在北京成立。这是清末资产阶级创立的第一个维新派政治团体。康有为发表《强学会叙》,痛陈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号召发愤图强。学会每隔数日集会一次,每次都有人发表演说。大事年表严复在天津创办发行《国闻报》:1897年10月,《国闻报》在天津创刊,严复任主编,其办报宗旨是,通上下之情和中外之情,报道国内外新闻,介绍西学新知,成为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戊戌政变的第七天,这家报纸不顾危险报道了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的消息,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维新志士的痛悼和敬佩,实际上是对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集团残忍本质的无情揭露。康有为、梁启超发起成立“保国会”:1898年4月12日,“保国会”在北京成立,设会宗旨是“保国、保种、保教”,即保国家政权、领土不丧失,保民族种类能自立,保圣教不失。“保国会”在北京、上海设总会,各省、府、县设分会,意在合群策、群智、群力,发愤救亡,推动维新运动。大事年表光绪帝发布变法令,戊戌变法开始,其间创办京师大学堂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戊戌变法失败: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变法正式开始。变法期间,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除旧布新。 7月3日,光绪帝正式下令,批准设立京师大学堂。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开端。9月18日,康有为等人深感局势紧迫,于是铤而走险,决定包围颐和园,控制居住其中的慈禧太后,并杀死慈禧宠臣直隶总督荣禄,而这一任务则被维新派委托在袁世凯身上,并胁迫袁世凯动员新建陆军来实施维新派的计划,袁世凯不得已答应了维新派的请求。大事年表9月20日上午,袁世凯受到光绪帝召见,同日乘火车到天津。9月21日,慈禧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戊戌变法失败。所有新政措施,除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外,全部都被废止。康有为在政变前一日离京出逃。9月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等六人在北京菜市口被杀。专家视点 慈禧大肆追捕维新派时,谭嗣同本来是有机会逃走的,但他情愿留下来,决心用自己的鲜血唤醒顽固的统治者和麻木的国人。当谭嗣同在刑场被杀时,围观的人们嘴里高喊着“叛逆国贼”的口号,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可见,谭嗣同的死并没有唤醒那些依然麻木、顽固的国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句诗至今读来还会让人热血沸腾。后人评价谭嗣同为“近代中国为改革变法而流血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人物故事翁同龢同治、光绪两朝的帝师,被康有为誉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中日甲午战争时期,他也主张迎战日军。翁同龢曾向光绪举荐康、梁等人,并支持维新变法。维新变法期间,翁同龢与康有为反复讨论变法的事情。翁同龢后期在变法问题上左右摇摆的态度,令光绪帝逐渐对其失去信心,视翁氏为变法的“绊脚石”。1898年6月15日,翁同龢被罢黜回常熟家中。人物故事总是站在历史的风口浪尖上。他的一生把甲午中日战争、强学会、《时务报》、戊戌变法、袁世凯复辟、护国运动、护法运动、张勋复辟等历史事件串联了起来,给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生动的素材。梁启超擅长用浅显流畅的文字来阐述重大的时事问题和深刻的道理。在戊戌变法中,很多有关新政的奏折、章程都出自他的手笔。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出北京,东渡日本,开始了他的流亡生活。1915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梁启超写了《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坚决表示反对袁世凯称帝。同时又与蔡锷密谋,积极策划武力讨袁,掀起护国运动。此后,梁启超在各个党派互相倾轧的斗争中沉浮不断。梁启超多元思考角度一欲速则不达●观点1:缺乏务实精神无法成就变法和革命戊戌变法,仅持续了100多天,期间,光绪皇帝一共下了186道有关变革的诏书,急于推进改革。作为一场全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