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与道教之辨.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家与道教之辨   陈军陕西师范大学,西安710062   摘要一般习惯,我们对道家和道教的分野混淆不清,对二者的认识也存在诸多误解。   比道家与道教既有渊源又有很大的差别。   道家主要以哲学、学术思想学派而著称,道教则以宗教形态而存在,二者呈现不同的思想、文化特征。   试图对二者关系进行一番初步、简要的探究和鉴别,以厘清笼罩在我们心中的误解的云团。   关键词道家;道教;渊源;差别   中图分类号91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041-02   一般习惯,我们对道家和道教的分野混淆不清,对二者的认识也存在诸多误解。   比如一说道家,我们定会和出世的隐退消极思想相连。   而提起道教,势必会给它扣上迷信的帽子。   我们试图对二者关系进行一番初步、简要的探究和鉴别,以厘清笼罩在我们心中的误解的云团。   一、历史溯源   一道家   最早在先秦出现。   一提起道家,我们自然把它和老庄等同起来。   但是无论老子学派还是庄子学派,从未自称道家。   实际上道家内部众多的倾向大体上可以分为老学、庄学、黄老学三个派别,仅用老庄是不足以概括的[1]。   直到西汉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才第一次提出道家的概念。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又对道家做了规范的定义。   以上所谓的道家,更多是指黄老思想的道家,而不是老庄道家。   而现今学术界惯于称老庄学派为道家是一种后起的学派分类概念。   魏晋时期才开始老庄联称,将其视为道家的学术分类才得到公认,后来一直延续了下来。   南怀瑾先生把道家学术思想的形成,简单归为四个来源黄、老学术,老、庄思想,隐士思想,方士学术[2]。   二道教   南怀瑾先生认为,道教宗教学术思想的形成可简单归纳为四类渊源于道家学术思想、发生于政治社会的演变、促进于外来宗教的刺激、基本于神秘学术的迷恋[2]。   道教的形成相对较晚。   在东汉顺、桓帝时期,张陵在巴蜀地区草创五斗米道;灵帝时,张角创太平道,标志着早期道教的产生。   而道与教又是何时并称起来的呢?从现存文献来看,这一名称最早见于汉代张鲁撰《老子想尔注》,不过那时人们习惯上仍称民间道教为黄老道,或者具体地称为五斗米道、太平道等,对上层神仙方术称为神仙家。   道教内容庞杂,有学者认为,道教是追求体道合真的总目标下神学化、方术化为多层次的宗教体系。   [3]无独有偶,另一位学者詹石窗也持相似的观点,他认为道教渊源是多元复合的[4]。   二、对道家与道教关系认识的观点整合   一古之人对道家道教关系的认识   由于道教托于老子及他的《道德经》,最初不仅神仙家合并于道家,符科教亦归属道家名下,二者是混同的。   到了魏晋南北朝,二者仍杂糅在一起,如葛洪自称道家或仙道,《魏书》称佛道为释老。   唐以后直到清代,道教内外人士并未对二者做认真的区分。   如韩愈批判佛老,这个老既指老庄之学又指神仙道教;朱熹辟佛老,所指也同样含混不清。   而《道藏》所收之书亦囊括道家著作,更看不出道教典籍与教外作品有何明确界限;况史学家一直称儒释道,其中道兼指道家与道教。   道家概念的模糊性与宽泛性,近现代学者也未能完全弄清。   首次对老庄之学和神仙符做出区别的是南北朝的佛教学者,他们在佛道的斗争中感到全面否定道家的困难,故筛选道教作为批判对象。   又南朝梁刘勰在《灭惑论》中将道教分为上中下三品。   道安《二教论》指出道家内部优劣。   这恰是认识上的一大进步。   这一认识成果影响到一般学术界,《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就分列道家和神仙家。   宋马瑞临在《文献通考》看到托名为道家者杂而多端的特质。   直到现代,在经受西方宗教学的洗礼后、人们有了初步的现代宗教概念后,才开始从理论上正式区分道家和道教。   二现今学者从理论上对二者做区分   1937年出版的我国学者傅勤家的《中国道教史》是国内第一部道教通史。   而对道家与道教关系的研究,已成为近年来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各种学术著作论述得很多,但都没有达成圆满结果。   一种观点是把二者视为一个整体。   有学者认为二者是理与教的关系,如胡孚琛认为,道家与道教有共同的文化渊源母系社会的原始宗教观念。   他提出二者之外,还应该有个道学的概念道学应指中国传统文化中以老子的道的学说为理论基础形成的学术系统,其中包括道家、道教、丹道三个大的分支,老子为道学之宗[1]。   陈撄宁《道家与道教》指出二者是分不开的[1]。   有学者则认为二者是源与流的关系,认为道教是道家的一个特殊流派,它对道家有所继承和发展,也有明显的转向和偏离[5]从整体上说,作为思想学术的老庄道家与作为宗教信仰的道教的关系,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即亦分亦合的关系。   [6]另一种观点则更注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