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的相对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 对称的相对性 (一)分立对称性失效问题 法国物理学家Curie说:非对称创造了世界,这句话包含有丰富而深邃的辩证法思想。我们的理论是根据对称产生的,可是我们的世界又是不对称的,这是非常奇怪的。、、、我们有很充分的实验证据表明,我们这个宇宙、我们这个世界是不对称的。【1】杨振宁(C.N.Yang)讲:“分立对称性失效的根本原因今天仍然是未知的。事实上,对于这些失效的潜在的理论基础,看来甚至尚未有人提出任何建议。这样一种理论基础,我相信必定是存在的,因为从根本上说,我们已经知道,物理世界的理论结构决不是没有原因的。”李政道(T.D.Lee)认为,我们现有的全部知识是很不全面的,一定有另外一个力,这个力是推翻对称的。【1】 对称性意味着守恒定律,唯一麻烦的是,实验表明几乎所有的这些守恒定律(因自然界不存在右旋中微子)而受到破坏(即对称性的丢失);我们建议把物质与真空都考虑进去,于是这个部分的对称性就可以恢复了。物理学里有对称性失效机制的理论,如LANDAU的二级相变理论,场论的HIGGS机制。目前世界最大的加速器是美国布鲁海文国家实验室的相对论性的重离子对撞机(RHIC),它使两个加速到每个核子1000亿电子伏特的金离子对撞,在如此高的能量下,两个金核中的物质互相穿过,而将所带的相当一部分能量留下来,产生激发态的真空。李政道教授认为,恢复整个的对称性的答案,应该在碰撞实验中所产生的这一瞬间具有高能量的激发态的真空之中。吴健雄用两套实验装置观测钴60的衰变,她在极低温(0.01K)下用强磁场把一套装置中的钴60原子核自旋方向转向左旋,把另一套装置中的钴60原子核自旋方向转向右旋,这两套装置中的钴60互为镜像。实验结果表明,这两套装置中的钴60放射出来的电子数有很大差异,而且电子放射的方向也不能互相对称。实验结果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就李政道、杨振宁发现“弱相互作用下宇称不守恒”的事迹,何祚庥先生在《宇称不守恒的发现影响了一代人的思维 》一文中写道: “1956 年底和1957 年1 月,消息传来,吴健雄教授有关钴60 极化核的β衰变的实验,竟然观察到末态电子分布的左右不对称!接下来,伽尔汶等人又观察到Π→μ→е衰变过程中的左右不对称。于是,宇称守恒的定律就此被李政道、杨振宁两位科学上的先驱者所‘打破’! 一时之间,‘打破’宇称守恒定律的消息传遍世界,在许多国家激起‘李、杨效应’。一些青年学子,纷纷立志要向李政道、杨振宁学习,有的立志要向粒子物理进军,立志向科学进军,立志要‘赛因顶峰会李杨’。至于我们这些略为懂得一些粒子物理的初等知识的‘粉丝’(追星族),更是对李先生、杨先生所做的这一经典工作,崇敬之至!在许多国家激起‘李、杨效应’。一些青年学子,纷纷立志要向李政道、杨振宁学习,有的立志要向粒子物理进军,立志向科学进军,立志要‘赛因顶峰会李杨’。” 阿西莫夫在《宇称是什么?》的文章称:“后来,人们又明白了,为了使这个法则真正保险,还必须考虑到时间(T)的方向;因为一个亚原子事件看起来既可以是在时间中向前推进,也可以是在时间中向后倒退。添上时间以后的法则称为‘CPT守恒’。近来,就连CPT守恒也成问题了,不过到底怎么样,目前还没有得出最后的结论。” 1956年李和杨提出弱作用宇称不守恒的事例会有启发性意义:在1956以前,发现了一个实验上奇怪的例子,就是所谓theta-tau之谜,这两个粒子(当时称呼为theta和tau)的电荷、质量、自旋、寿命等参数都一样,似乎应该是同一种粒子,但其宇称不同,似乎不应该是同一种粒子。李和杨提出:它们应该是同一种粒子,但宇称在弱作用中不守恒,所以看起来它们显示有不同宇称。其实,提出宇称在弱作用中不守恒这本身没有什么太了不起(当时还有其他好几人也有此类观念)。但李和杨的一个重要的点睛之笔是问:为何以前几十年宇称守恒定律在弱作用中用得好好的,没有出现过什么矛盾?他们进一步发现,原来在以前几十年弱作用实验中,其实用不用宇称守恒定律都无所谓,所以其是否成立,也就在以前的实验中变得不重要了,因此过去也就没有出现过麻烦。现在则才出现了麻烦。 笔者认为,分立对称性失效的原因在于物质的性质在某一层次上既对称又不对称,既存在着对称破缺,它在深层次上又对称,但另一属性可能又不对称,``````如此往复,永无止境,现代物理学理论揭示了物质的某一属性,因此“一些物理现象理论上对称,但实验结果不对称”。 物理学家们在寻找自然终极设计的对称性时遇到了麻烦,正如阿?热先生谈道,对称意味着统一,而世界却呈现出多样性。如果设计完美而对称,那么我们的世界什么都只有一种,比如基本粒子就会完全相同,从而彼此不可分辨。这样的一个世界是可能的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