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國語言學集刊第六卷第一期: 121-138, 2012 
BULLETIN OF CHINESE LINGUISTICS 6.1: 121-138, 2012 
   中古知系聲母在漢語方言中演化的音系特徵 
                              王弘治 
                      華盛頓大學 上海師範大學 
         中古知系聲母在現代漢語方言當中的演變相當複雜。本文概括列舉了多種已發 
     表的有關知系聲母今讀的材料,並試以 [+降音性]  特徵來解釋這些複雜讀音的形成 
     和變化的動力。本文還從音位中和的角度,對河北山西方言中知系聲母的演變進行 
     了研究。 
     關鍵詞:知系聲母、降音性、音位中和 
1.  基本前提 
    本文以麥耘有關中古知莊章聲母演化構擬的系列論文(麥耘 1994 ,2001  , 
2010 )作為基本前提,認為《切韻》中的莊章兩組,在中古後期韻圖當中合併為 
具有卷舌性質的照組聲母,兩者區別僅在於三等介音 -i-  或 -j -                   的有無。而《切 
韻》知組在北宋邵雍《聲音倡和圖》中已有向照組靠攏的趨勢(周祖謨 1943/ 
1966 )。傳後蜀毋昭裔所作的《爾雅音圖》中已有知照混切的現象(馮蒸 1994)。 
至南宋,朱熹叶音(王力 1982 )及《九經直音》反切(竺家寧 1981)都顯示知 
照兩組相合的趨勢。1         《蒙古字韻》雖在聲母表中還分列“知徹澄”與 “照穿床 
審禪”兩組,卻均使用相同的八思巴字母轉寫,但這些字母在韻中所轄字音仍有 
差別,主要體現為韻母與等攝介音的不同(Shen 2008 )。總的來說,這三組聲母 
在中古向近代音的轉化可以概括為如下圖示: 
1 知組聲母可能在南宋《韻鏡》刻行時代已發生塞擦化。張麟之在《韻鏡序》中解釋來日二母為舌 
                       今《韻鏡》中分章昌張倀在舌齒音兩處之類蓋如此。”大約張麟 
 齒、齒舌時用雙行小注說明: “ 
 之口音中知三章組聲母已部分合併。但這不代表在《韻鏡》創制時知照已經合一。在東國正韻式 
 朝鮮漢字音中,止攝中精組莊組韻母已有向支思韻變化的趨勢,大約可以反映中古後期的漢語音 
 系特點,但是知組聲母轉寫為 t  ,莊組章組為c  ,劃然不混(伊藤智ゆき 2007 )。 
                                                                121 
                                                     Downloaded from B04/27/2019 01:44:09AM 
                                                                       via free access 
王弘治 
Hongzhi Wang 
                        韻圖                 蒙古字韻 /    中原音韻 
        莊                tʂ                        tʂ 
        章                tʂj                       tʂj 
       知二                 ȶ                        tʂ 
       知三                ȶj                        tʂj 
    根據以上構擬,宋元以降,一部分漢語方言中知莊章聲母的複雜格局的形 
成,均是卷舌音在音系結構中不同方向的演化結果。2 
2.  音系原理 
    Trubetzkoy (1939/ 1969)最早使用 “降音性"(flat )來描述卷舌音(retroflex ) 
的聽感特質。Jakobson and Halle  (1956)依據語音條件所制訂的十二對區別特徵 
裡,其中降音性特徵(flat )屬於音色特徵 (tonality feature )的一種,在聲學上, 
大致可以定義為 “較高部分頻率分量的下降或減弱"或 “在語圖頻譜上表現在一 
組或全部共振峰的下降"(Jakobson, Fant  Halle 1963 )。在發音生理上,對應於 
平音性特徵(plain )的寬縫音位,作為狹縫音位,口共鳴腔前部或後部口徑會縮 
小,從而伴有咽顎或唇部位的代償性變化以延長口共鳴腔。在發音上, “降音性 
                 原创力文档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