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态理论和单分子反应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2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物理系屠兢 第十一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11.1 气相反应的硬球碰撞理论 一、理论假设 硬球碰撞理论建立于 1920 年左右,用于计算基元双分子气相反应的速率常数。 硬球碰撞理论用到以下几个假设: 1)分子为硬球; 2)分子 A 和分子 B 必须碰撞才能发生反应; 3)(不是所有碰撞都发生反应)只有当沿碰撞分子中心联线方向的相对平动能超过某一阈能 Ec 时,才能发生反应; 4)反应过程中分子速率维持 Maxwell-Boltzmann 平衡分布。 a)硬球模型是一个粗略的近似,因为大多分子结构、原子分子轨道不具球对称; b)无效碰撞频率远大于(高能分子的)有效碰撞频率,由无效碰撞之间进行的能量再分配足以弥补高能分子由于有效碰撞反应 产生新物种而导致的动能损失。因而反应过程中体系分子速率维持 M-B 分布。 二、双分子的互碰频率 首先假设 A、B 混合气中只有某一个 A1 分子以平均速率 ? uA? 运动,而其他所有的(A 和 B)分子都是静止的,则此 A1 分子与 B 分子的碰撞频率为: ZAB? = ? uA? ? ? (rA+ rB)2(NB/V ) = ? uA? ? ? dAB2 (NB/V ) (1) 实际上,B 分子并非静止不动,所以要用 A 相对于 B 的相对平均速率 ?uAB? 来代替上式中的 ?uA?; 显然,A、B 碰撞时,矢量 uA、uB 之间的夹角可以从 0? ~ 180?,并且各向几率均等。如图: 则单位体积内所有运动着的 A 分子与 B 分子的碰撞频率为: 若体系中只有一种 A 分子,则单位体积内某一 A i 分子与其它 A j ( j ? i ) 分子的碰撞频率: 常温常压下,ZAB ~ 1035 m?3?s?1,若每次碰撞均为可发生反应:A + B ? P 的有效碰撞,则单位体积内 A 分子的消耗速率即为 A、B 分子的碰撞频率: 这样的 k 计算值通常远远大于实验值,可见并非每次碰撞都发生反应,ZAB 中仅一小部分是有效碰撞;令 q 为有效碰撞分数,则: 三、硬球碰撞模型 1. 硬球分子 A、B 的总能量(动能)、相对运动能: 显然,质心整体运动能 ?g 对两个分子的碰撞反应没有贡献; 而相对平动能 ?r 则能衡量两个分子接近时的相互作用能的大小。 相对速度 ur 与碰撞时的连心线 AB 的夹角为 ?,通过 B 球中心作 ur 的平行线,两者 相距为 b,可以用 b 的大小表示两个分子可达到的接近程度。 碰撞参数:b = dAB?Sin? (0 ? ? ? 90?) 当 A 分子与 B 分子 正碰时,? = 0,b = 0 侧碰时,0 ? ? ? 90?,b = dAB? Sin? 没碰时,b dAB 碰撞截面:?c = ? bmax2 = ? dAB2 即球心落在此截面内的 A 分子都可与 B 分子相碰。 分子相碰时,其相对平动能在连心线方向上的分量(对反应有用)为: ?r? = ? ? (urCos?)2 = ? ? ur2 (1?Sin2? ) = ?r (1? b2/ dAB2 ) 并非每次碰撞都有效,只有 ?r? 超过某一值 ?c 时,才能发生有效碰撞,此 ?c 值称为化学反应的临界能或阈能。 即:有效碰撞的必要条件: ?r (1? b2 / dAB2 ) ? ?c 或: b2 ? dAB2 ( 1? ?c / ?r ) ? br2 br 为有效反应碰撞参数的最大值。 当碰撞参数: b ? br 时,为有效碰撞。 因此,可定义 反应截面: ?r ? ? br2 = ? dAB2 (1? ?c / ?r ) = ? dAB2 [1? 2?c /(? ur2 )] 由上式: 当 ?r ? ?c 时,?r = 0; 当 ?r ? ?c 时,?r 随 ?r 的增加而增加。 四、由微观粒子反应计算反应速率常数 设 A、B 为两束相互垂直的交叉粒子(原子、分子)流,并设在交叉区域内只能发生单次碰撞(由于单位体积中粒子数很少)。 IA 在 x 处的下降量正比于 A 束的强度 IA(x)、B 粒子的浓度 ( NB /V ) 及 A 通过交叉区域的距离 d x 。 比较等式右侧各项,显然比例常数 ? 具有面积的量纲 — 有碰撞截面特性。 事实上,可以想象只有有效碰撞(b 小,? 小,使 A 反弹)才能使 A 束强度 IA下降,即: ? d IA(x) =

文档评论(0)

yuxi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