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痢疾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方 义: 本方具有调气行血,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治疗赤多白 少,肛门灼热之下痢。 常 用 药: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 芍药、当归、甘草——行血和营,以治脓血 木香、槟榔、大黄——行气导滞,以除后重 金银花——清热解毒 少佐肉桂——辛温通结 加 减:热重于湿者——配白头翁、秦皮、黄柏清热解毒 瘀热较重——加地榆、丹皮、苦参凉血行瘀 湿重于热——去当归,加茯苓、苍术、厚朴、陈皮等健脾燥湿 饮食积滞——加莱菔子、神曲、山楂等消食化滞 食积化热——可加用枳实导滞丸行气导滞,泻热止痢,乃通因 通用法。 初起,若兼见表证——可用解表法,用荆防败毒散,解表举陷, 逆流挽舟; 如表邪未解,里热已盛——用葛根芩连汤表里双解。 * 中医内科学 * 方 义: 前方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后方能增强清热解毒之功,并有调气和 血导滞作用,两方合用对疫毒深重,壮热口渴,腹痛,里急后重,下痢 鲜紫脓血者有良效。 常 用 药: 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清热化湿,凉血解毒 金银花、地榆、牡丹皮——清热凉血 芍药、甘草——调营和血 木香、槟榔——调气导滞 加 减: 热毒秽浊壅塞肠道——加大黄、枳实、芒硝通腑泄浊; 热毒深入营血痉厥,神昏高热——用犀角地黄汤、紫雪丹以清营凉 血开窍; 热极风动,痉厥抽搐者——加羚羊角、钩藤、石决明以熄风镇痉; 暴痢致脱——急服独参汤或参附汤,加用参麦注射液等以益气固脱 * 中医内科学 *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概述】 一、定义 定义:痢疾是以大便次数增多,腹痛,里急后重, 痢下赤白粘冻为主症。是夏秋季常见的肠道 传染病。 特点:1、季节性——夏秋季 2、传染性——肠道传染(粪口),或疫疠患者接处史。 * 中医内科学 * 二、文献摘要 (一)病名和临床表现: 1.《内经》称本病为“肠澼”、“赤沃”。 2.《诸病源候论,痢病诸候》有赤白痢、脓血痢、休息痢、蛊注痢等二十一 候。 3. 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痢疾论治》正式启用“痢疾”之病名,“今之所谓痢疾 者,古所谓滞下是也”,一直沿用至今。 (二)病因病机: 1.《内经》指出感受外邪和饮食不节是两个致病的重要环节。 2.《丹溪心法·痢病》进一步阐明痢疾具有流行性、传染性,指出:“时疫作 痢,一方一家,上下相染相似”,并认为痢疾的病因以“湿热为本”。 (三)临床治疗: 1. 张仲景有效方剂白头翁汤等一直为后世沿用。 2.《丹溪心法·痢病》提出通因通用的治痢原则。 * 中医内科学 * 三、范围 1.以西医学中的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为主。 2.临床上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细菌性食物中毒等出现类似本节所述痢疾的症状者,均可参照辨证处理。 * 中医内科学 * 【病因病机 】 痢疾的病因有外感时邪疫毒和饮食不节两方面, 病机主要为邪蕴肠腑;气血壅滞,传导失司,脂络受 伤而成痢。 一、病因 1.外感时邪 2.饮食不节(洁) * 中医内科学 * 疫毒之邪 内侵胃肠 发病骤急 疫毒痢; 外感时邪 湿热之邪 湿郁热蒸 肠胃气机阻滞 湿热痢;

文档评论(0)

wu2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