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培训PPT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31.二马(二人上马) 部位:四五掌骨岐缝间,正对内八卦兑宫 操作:揉法 功效:温补下元,补命门真火 主治:遗尿、虚寒泻痢、慢惊神怯、腹寒痛、厌食等 临床:二马常配补三关、补肾阳共用以温补下元。 第三章 32.外劳宫 部位:三四掌骨岐缝间,正对掌心内劳宫 操作:揉法 功效:温中散寒兼有解表散寒的作用 主治:脾胃虚寒、腹痛、泻痢、消化不良、表证恶寒发热等 第三章 33.一窝风 部位:手背腕横纹中点 操作:揉法 功效:解表散寒为主、兼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主治:外感表证、中焦寒证 临床:外劳宫配一窝风能增强各自解表和温中的作用 先操作外劳宫再一窝风以温中为主 先操作一窝风再外劳宫以解表为主 第三章 34.阳池(成人外关穴) 部位:腕背横纹上寸许 功效:清脑降逆 主治:头晕、头痛、头昏、脑炎等 临床:阳池配总筋能退热 第三章 35.两扇门 部位: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处 操作: 拇食二指揉 功效:解表发汗 主治:外感表证、恶寒、无汗 第三章 36.威灵精宁 部位:威灵——手背二三掌骨岐缝间 精宁——手背四五掌骨岐缝间 操作:对揉或对拿 功效:对拿——开窍醒神 对揉——和血散结 主治:对拿——急惊厥(较少用) 对揉——痰喘、气吼 第三章 37.合谷 部位:拇食指岐缝间凹陷处 操作:拿法、推法 功效:通瘀散结 主治:胃火牙痛及一切痛症 第三章 38.外八卦:与内八卦相对应 操作:顺运法 功效:同顺运八卦一样,治寒,通一身之气血,开脏腑之闭结,偏于治腑病;逆运外八卦,治热,偏于治腑病。 第三章 39.五指背皮(手背皮) 操作:捻法 功效:疏肝和血 主治:肝阴不足,肝火过旺,肝风内盛,目赤、目涩 第三章 40.中冲(心顶穴) 部位:中指尖端 操作:掐、针刺 功效:开窍醒神,泻热解毒 主治:急惊厥,高热不退,神昏,躁扰,口舌生疮等一切热证。 第三章 41.少商穴(鬼哭穴) 部位:拇指桡侧指甲根角处 操作:掐、针刺 功效:通窍散结 主治:咽喉肿痛、急惊厥、咳嗽(配关冲、商阳) 第三章 42.十王(十宣、五脏顶) 部位:十指尖端 操作:掐、针刺 功效:开窍醒神,清热散结 主治:急惊厥、高热不退等一切脏腑热证。使用时不必全用,用其一宣即可。 第三章 43.端正 部位:中指指甲根角处赤白肉际,桡侧为左端正,尺侧为右端正 操作:用拇食指揉掐之 功效:左端正升提,右端正降逆 主治:左端正主治中气下陷所致的脏腑下陷,虚寒性遗尿,脾虚致呕吐;右端正主治胃热呕逆,咳逆,鼻衄等。 第三章 第三节 胸腹部穴位 1.天突、俞府、膻中 部位:天突——胸骨上凹陷中 俞府——锁骨与第一肋间隙之间,前正中线旁开2寸 膻中——两乳头连线中点处 操作:震颤法。食指点天突、拇食二指点两侧俞府,时间3~5分钟,然后用掌根由膻中向下推摩50次 功效:宽胸顺气,降痰定喘 主治:一切呼吸系统疾病,喘、哮、 痰、气管炎等 临床:天突配内关顺揉100次,治疗哮喘 第三章 2.彧中、神藏、灵墟、神封、步廊 部位:彧中——第一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两寸 神藏——第二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两寸 灵墟——第三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两寸 神封——第四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两寸 步廊——第五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两寸 功效:宽胸顺气、降逆定喘 临床:挑刺俞府至布廊六穴,配火罐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效佳 第三章 3.中脘: 部位: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四寸 操作:揉、推 功效:推法:由喉间推至中脘下——降逆 由中脘推至喉间——催吐 揉法:顺揉中脘——消食导滞    逆揉中脘——健脾和胃 第三章 4.神阙 部位:肚脐正中 操作:按揉 功效:顺揉为泻,逆揉为补 主治:泻法用于便秘、湿热泻痢、食积等 补法用于一切虚寒性泻痢 临床:另外可用于小儿黄疸、小儿脐风 脐风用灸法 黄疸:以荞麦面作饼,上面略凹陷,施艾灸法。 第三章 5.气海 部位: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操作:震颤法,3~5分钟 功效:升阳散寒 主治:痰结及夜间遗尿 第三章 6.关元 部位:脐下3寸 操作:颤法、3~5分钟 功效:培元固本、温肾壮阳 主治:先天不足、善惊易恐、遗尿等 第三章 第四节 腰背部及下肢部穴位 1.肺俞 部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揉、颤 功效:通宣理肺、止咳化痰、顺气定喘 主治:一切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1)外揉为泻、清肺;内揉为补、补肺益气 (2)刺拔罐、治疗肺炎效佳;亦可治疗痰闭所致急惊厥,效佳 第三章 2.命门 部位:2、3腰椎棘突间 操作:搓 功效:温补肾阳、培元固本 主治:先天不足、下寒腹痛、遗尿等 第三章 3.龟尾及七节骨 部位:尾骨尽头至第四腰椎成一直线 操作:推、捏脊 功效:调理胃肠 上推上捏为补,下

文档评论(0)

wu2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