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南大学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胜兵 第1章 绪论(第1.5-1.7节) 主要内容 软件生存期过程和模型 软件工程并行工程 1.5 软件生存期过程 软件生存期过程规定了获取、供应、开发、操作和维护软件时,要实施的过程、活动和任务。其目的是为各种人员提供一个公共的框架,以便可以使用“相同的语言”在自己的环境中创作和管理软件。 软件生存期过程没有规定一个特定的生存周期模型,各软件开发机构可视其项目的需要选择一种软件生存周期模型,并将软件生存期过程所含过程、活动和任务映射到选定的软件生存周期模型中。 GB/T8566-1995 1.6 常用软件生存期模型 软件生存期模型描述了软件项目从需求定义开始,到开发成功后投入使用,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增补修订,直到最后停止使用这一期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 软件开发机构应该综合项目和应用的性质、将要使用的方法和工具等,选择其中合适的模型,并将软件生存期过程映射到选定的模型中进行软件开发和维护。 1.6.1 瀑布模型 可行性研究 项目实施计划 需求分析 概要设计 详细设计 编码 测试 维护 可行性研究报告 软件项目计划 需求规格说明 概要设计说明 程序规格说明 原程序代码 测试报告 维护报告 计划时期 开发时期 时期运行 (时期) (阶段) (文档) 瀑布模型最初由W. Royce于1970年提出 。 瀑布模型的特点 各阶段顺序相互依赖; 每阶段进行评审; 强调需求分析和设计。 瀑布模型为软件开发和维护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瀑布模型比较适合于功能和性能需求明确的软件项目的开发和维护,如编译系统等。 瀑布模型的不足 实际软件开发中,各阶段之间并非完全的自上而下线性顺序展开 ; 在开发过程中,用户看不见系统,而只有在交付使用时系统才能和用户见面; 不够灵活(针对需求模糊或变化的情况) 。 1.6.2 快速原型化模型 快速分析 快速构造原型 运行原型 评价原 型 不满意 快速修改原型 形成最终系统 满意 快速原型化模型的特点 “快速”开发 ; 用户反馈; 逐步完善(原型)。 原型模型比较适合于需求模糊或不确定的软件项目的开发和维护。 相对瀑布模型而言,原型模型更符合人们开发软件的习惯。 快速原型化模型的不足 不宜利用原型系统作为最终产品(原型成本问题); 原型模型的“快速”特点对最终系统不适用(原型作用问题-----定义需求)。 采用原型模型开发系统,用户和开发者必须达成一致:原型被建造仅仅是用来定义需求,之后便部分或全部抛弃,最终的软件要在充分考虑了质量和可维护性等方面之后才被开发。 1.6.3 RAD模型 RAD小组1 业务建模 数据建模 处理建模 应用生成 测试 RAD小组2 业务建模 数据建模 处理建模 应用生成 测试 RAD小组n 业务建模 数据建模 处理建模 应用生成 测试 …… 2~3个月 Microsoft倡导的开发模型 RAD模型的特点 顺序开发(如同瀑布模型); 业务建模:弄清业务活动中的信息流; 数据建模:精化业务建模结果; 处理建模:依据数据建模结果,创建处理描述; 应用生成:组件复用与开发; 测 试:新的组件及所有接口。 强调极短的开发周期(2-3月)。 RAD模型主要用于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 使用基于组件的建造方法获得快速开发 RAD模型的不足 技术风险很高的情况不适合采用; (如新软件要求与已存在的程序有高可互操性时,或系统难以被适当地划分为若干功能等情况) 需要足够的人力以创建足够的RAD小组; 开发者和用户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系统开发。 1.6.4 渐增模型 前述生存期模型,均是一次性地将整个系统交给用户: 瀑布模型是假设当线性阶段完成之后就能交付一个完善的系统。原型模型主要用来帮助开发者获取用户需求,待需求稳定后再开发最终系统提供给用户。RAD模型则先将系统主要功能分给若干RAD小组开发,然后集成起来形成最终系统提交给用户。 业务和产品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和商业压力等等 以逐步增加软件产品的方式构造软件---渐增模型 渐增模型示意图 分析 设计 编码 测试 使用 第1个增量 分析 设计 编码 测试 使用 第2个增量 分析 设计 编码 测试 使用 第n个增量 设计组 编码组 测试组 分析组 渐增模型的特点 可以根据需要补充人员 ; 能够有计划地管理技术风险; 能够减少全新软件产品对用户带来的影响; 不需要大的资金支出; 用户能及早使用及早发现问题; 投资回报随功能渐增而渐增。 渐增模型的不足 如果产品整体结构设计不当,则难以为其增加新的增量; (对设计水平要求较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课件第1章 NI Multisim 10系统(1).ppt
- 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课件第1章 NI Multisim 10系统(2).ppt
- 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课件第1章 NI Multisim 10系统(3).ppt
- 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课件第2章 晶体管放大器电路(1).ppt
- 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课件第2章 晶体管放大器电路(2).ppt
- 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课件第2章 晶体管放大器电路(3).ppt
- 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课件第2章 晶体管放大器电路(4).ppt
- 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课件第2章 晶体管放大器电路(5).ppt
- 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课件第2章 晶体管放大器电路(6).ppt
- 南华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电子电路设计与仿真课件第2章 晶体管放大器电路(7).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