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元代文学课件第八章 元代散曲.pptVIP

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元代文学课件第八章 元代散曲.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节: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 所谓散曲,是继宋词之后,兴起于金元之际,兴盛于元明两代的一种合乐歌唱的新兴诗体。 一、散曲的体裁大致分三类 (一)、小令。特征:单片只曲,调短字少。 (二)、套数,又称“套曲”、“散套”。特征: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连缀而成,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有“尾声”。 (三)、带过曲。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 二、散曲的特色: 元散曲在内容上与唐诗、宋词不同,不再把庙堂政治、忧国忧民、建功立业、致君忠君等作为主要内容,而是歌颂山林隐逸,表现文人的放旷、狎妓和佯狂讽世等等,这是由于元代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仕途堵塞等原因形成的。与此相应,散曲的风格也一改古诗传统的严肃、隆正、端庄,变而为诙谐、幽默、尖刻或者是滑稽了。抒情淋漓酣畅,描写大胆泼辣,甚至故作狂傲和颓放。到了元代后期,随着科举制度恢复以后文人处境略有改变,随着更多的文雅之士参与作曲,散曲粗俗泼辣的本色也渐渐减退,日益文雅。 (一)、在内容上,题材广杂,特别是它能容俗善谐。 (二)、在语言上,大量运用白话口语和方言俗语,并常常逞才弄巧。 (三)、在风格上,外露显直,极情尽致,具有活跃、泼辣的特点。 元散曲的分期 : 后期题材内容不断开拓,思想情调由批判现实的激愤转为哀婉蕴藉,有追求形式美的倾向,风格从前期的以豪放为主变为以清丽为主。 第二节:元代前期散曲创作元散曲作家分类 一、书会文人: 关汉卿、王和卿,以及乔吉、睢景臣等,其曲多愤世嫉俗、男女之情之作,放诞不羁的精神风貌,反传统的叛逆精神,追求个性自由的生命意识。 二、下层官吏: 马致远、白朴,以及郑光祖、张可久、徐再思等。沉抑下僚,不甘仕途失落,追求传统文人价值,但屡屡受挫、理想幻灭,所以愤世嫉俗,叹世归隐成为主要创作倾向,虽有消极人生之不足,实际是对元代社会不平的反思,感情往往表现得非常激烈。 (一)、《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2、用有限的字句,塑造了丰富的意象。 3、时空关系的处理,也最适合于表现秋思 白朴《天净沙·秋思》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二)、[双调]夜行船秋思 艺术特点 1、这套曲子思想虽有消极之处,但感情激愤而强烈,与之相应,形象极为鲜明,色彩非常绚丽,对读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句子多 采用排句形式,也加强了这种力量。 2、作品语言豪辣动宕、明爽流畅,不遮掩含蓄,不吞吞吐吐,对封建王朝的灭亡,对富家儿的守财,尽情痛骂、诅咒;对乡村和隐居生活,尽情赞美;对争名夺利行为,极端厌恶。可谓快语如飞,一泻无余。这种语言风格与散曲特有的鼎足对(三句对)和博喻(众多的比喻)应用有关。 三.达官显贵: 卢挚、胡祗遹、王恽、张养浩,及薛昂夫、贯云石等。他们的仕途较为通达,多表现传统士大夫思想情趣。由于社会政治腐败,民族歧视严重,他们同样时发愤激不平。偏重典雅清丽。 (一)、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二)、艺术特点 1、吊古伤今的感情引发和联系自然紧密。怀古是有感于现实,伤今是揭露现实,感情悲痛深沉,思想相当深刻。 2、用语雄浑,意境壮阔,气势奔放。 3、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各句关联照应,用字精辟,也显示出作者的艺术功力 第三节:元后期散曲作家元初的诗歌望理论及诗歌创作 一、愤世嫉俗: (一)、睢景臣·[般涉调]高祖还乡 (二)散曲的新颖视角 1、选择一位村民作为叙述人,代言人,事件的发展全过程都是其亲眼所见,亲口所说。 (1)、村民眼中的迎驾队伍 妆幺大户、瞎、乔男女、胡踢蹬之类的贬义词 (2)、村民眼中的仪仗队 月旗 日旗 鸡学舞 狗生翅 蛇缠葫芦 房宿旗 毕宿旗 凤凰旗 飞虎旗 蟠龙旗 不曾见的器仗全用自己熟悉的乡村中事物说明 (3)、村民眼中的皇帝 那大汉、觑得人如无物、无赖刘三 不务正业、好酒贪杯、借粟支米、抢麻偷豆 更名改姓――汉高祖 2、代言体的作用 (1)、去掉皇帝仪仗队的光环,制造戏剧效果; (2)、去掉皇帝头上的光环,暴露其本来面目,让人们知道威风凛凛的皇帝原来是什么东西; (3)、以缺乏文化知识的村民作为正面人物,让其剥掉皇帝身上的神圣外衣,表现作者蔑视皇权主义,否定忠君思想的进步精神意识。 (三)、艺术手法 1、作者用欲抑先扬的方式,前后对比。用外表的神圣和内里的凡陋相对照,使人物形象就更加鲜明。 2、语言具有强烈的幽默感、讽刺性,且准确、生动。通过普通乡民的眼,见其所见,采用百姓口语,说出其想,使读散曲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