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当代文学课件第十四章第一节 民族风土的精神.ppt

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当代文学课件第十四章第一节 民族风土的精神.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 * * * * * 第十四章 民族风土的精神升华 一、80年代的文学创作在一步步地恢复和发扬现代知识分子的启蒙主义和现实战斗精神的时候,“五四”新文学的另一个传统,即以建构现代审美原则为宗旨的“文学的启蒙”传统也悄悄地崛起。 第一节 乡土小说与市井小说 “五四”新文学一直存在着两种启蒙的传统,一种是“启蒙的文学”,另一种则是“文学的启蒙”。前者强调思想艺术的深刻性,并以文学与历史的现代化进程的同步性作为衡量其深刻的标准;后者则是以文学如何建立现代汉语的审美价值为目标,常常依托民间风土来表达自己的理想境界,与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不尽同步。在新文学史上,鲁迅、周作人、废名、沈从文、老舍、萧红、汪曾祺等作家的散文、小说,延续了这一传统。 这些作家、诗人、散文家的精神气质多少带着一点儿浪漫性,他们对中国本土文化采取了比较温和、亲切的态度,他们试图从传统所圈定的所谓知识分子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中游离开去,在民间的土地上另外寻找一个理想的寄托之地。 二、文学启蒙传统重现的背景: “文革”结束之初,大多数作家以倡 导和发扬知识分子现实战斗精神的传统为己任;随着80年代的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作家的创作个性逐渐体现出来,于是,文学的审美精神也愈显多样化。一些作家别开生面地提出“民族文化”的审美概念。 三、文学启蒙传统的表现:用“民族性”、“乡土性”、“文化小说”、“西部精神”等一组新的审美内涵来替代文学创作中愈演愈烈的政治意识形态。 代表作有:1、被称为“乡土小说”的刘绍棠的《蒲柳人家》、《瓜棚柳巷》、《花街》等中篇小说; 2、被称为“市井小说的邓友梅的《烟壶》、《那五》,冯骥才的《神鞭》、《三寸金莲》,陆文夫的《小巷人物志》系列中短篇小说; 3、以家乡纪事来揭示民间世界的汪曾祺的短篇小说 4、以家乡风情描写社会改革的林斤澜的《矮凳桥风情》系列 5、拟寓言体的高晓声的《钱包》、《飞磨》等新笔记小说。 6、体现西北地区粗犷的边塞风情的散文和诗歌等。 在文学史上,以描写风土人情为特征的作品早已之,像陈奂生系列、古华的《芙蓉镇》等都出色地描写了乡土人情。但在汪曾祺等作家的作品里,风土人情是作为一种艺术的审美精神出现的。民间社会与民间文化成为小说的主要审美对象,使当时还作为不可动摇的创作原则在根本上受到动摇。而“五四”以来被遮蔽的审美的传统得以重新发扬光大。 A、有意识提倡“乡土小说”的刘绍棠,把所要追求的“乡土小说”的特色命名为“山里红风味”,大致上包含了学习和运用民间说书艺术、着力描写乡土的人情美与自然美这两个方面的特点。前一点使他的小说多带传奇性,他的几部最出色的中篇小说都以描写抗日爆发前夕的运河边上农村生活为背景,着重渲染的是农家生活传奇,俊男俊女恩爱夫妻,一诺千金生死交情,故事结局也总是“抗日加大团圆”。 语言是活泼的口语,但时而夹杂了旧时说书艺人惯用的形容词,民间气息比较浓,在农村深受欢迎。后一个特点构成了刘绍棠小说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而清新,意境淡雅而适远,景物描写尤胜,仿佛是一首首田园牧歌。他歌颂的人情美主要体现在中国民间道德的善良和情义方面,小说中的主人公无不是侠骨柔肠,重情重义,显示出作家的世俗理想。 B、“市井小说”:“市井小说没有史诗,所写的都是小人小事。‘市井小说’里没有英雄,写得都是极平凡的人”由于“作者的思想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他们对市民生活的观察角度是俯视的,因此能看得更为真切,更为深刻。” 京味风情小说家邓友梅和津门小说家冯骥才笔下的民俗风情是已经消失的民间社会的重现,作家有意识地写出了一种文化的没落,有时也在小说里虚构一个“爱国主义”的故事背景,有意将民间艺人与民间英雄联系起来,使旧的民间工艺与传统的做人道德结合为一体,散发出一种类似铜绿铁锈的异彩。由于这些作品描写民俗是与特定的历史背景联系在一起,才会有“俯视”的叙事视角来对民俗本身进行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