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然资源学报, 2017, 32(4): 595-605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DOI: 10.11849/zrzyxb
基于改进DEA 模型的城市生态福利绩效评价研究
——以我国35 个大中城市为例
1 1 2
龙亮军 ,王 霞 ,郭 兵
(1.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 ;2.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52 )
摘要:论文首先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 )方法构建城市生态福利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我
国35 个大中城市(省级和副省级城市)为例,采用2013 年的截面数据,选取考虑松弛变量的Su-
per-SBM 模型测算城市生态福利绩效水平,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 模型回归分析其影响因
素。研究表明:1)我国35 个大中城市2013 年的整体生态福利绩效水平不高,且城市间差距较
大,青岛、海口等沿海旅游城市的生态福利绩效水平明显处于领先地位,然而经济发达的长三
角地区包括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均排名靠后;2 )从区域层面上看,呈现出“东部最高、中部次
之、西部最低”的态势;3)经济产出贡献率和产业结构与生态福利绩效呈负相关,城市紧凑度和
绿化与生态福利绩效呈显著正相关。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政策建议。
关 键 词:城市生态福利绩效;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Super-SBM ;Tobit 模型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17)04-0595-11
城市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为城市居民谋福利,让居住在城市的人们舒适满意。城市人
类发展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定的人口、技术水平和经济规模下,在一定的生态投入基础上
[1]
所带来的公共福利水平的增长 。人类发展指数 (HDI )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 )
[2]
自1990年开始发布以来 ,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来评估城市发展在提高人类生活福利方
面的表现和程度。然而,在过去以工业化为主的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资源过度消耗
的同时环境污染加重,严重威胁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在生态门槛内,持续地提高
[3]
城市居民的福利水平,提高生态福利绩效是必然选择 ,因此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城市的
生态福利绩效显得尤为重要。
生态福利绩效是指生态投入转化为福利水平的效率。在一定的生态投入水平或福利
[4]
水平下,生态福利绩效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程度 。目前国内外有
关生态福利绩效的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如:Common 建立了一个人类满足程度与环境
输入之比的计算公式来测算国家的生态福利绩效,其中将满足程度作为福利水平的替代
[5]
指标 ;Dietz 等利用58 个国家面板数据研究发现,人均GDP 与生态福利绩效的关系是U
[6]
形曲线,其中生态福利绩效被定义为出生时预期寿命与人均生态足迹的比值 。国内学者
何林等用生态福利指标衡量了社会经济发展中利用生态资源的始端输入与社会福利终端
输出的关系,发现1990—2009 年间陕西省人类发展指数、人均生态足迹与经济发展同步
收稿日期:2016-05-17;修订日期:2016-06-24 。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12ZD026 );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金重点课题 。[F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CWSI的安徽省干旱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pdf
- 基于DPSIRM框架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pdf
- 基于Esteban-Marquillas拓展模型的中国农业增长的演进特征.pdf
- 基于GIS格网化分析支撑的旅游空间规划技术方法研究——以青岛市为例.pdf
- 基于GIS和LSA的林地质量评价与保护分区.pdf
- 基于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的沿海地带陆海统筹发展水平测度及区域差异分析.pdf
- 基于GRACE数据的中国水储量变化特征分析.pdf
- 基于GRACE卫星时变重力场模型的黄河中游地区水储量变化研究.pdf
- 基于InVEST模型的白龙江流域水源供给服务时空分异.pdf
- 基于Landsat 8 OLI数据的树种类型分布提取.pdf
- 基于改进TOPSIS方法的耕地系统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pdf
- 基于改进多边形面积法的城市土地立体化利用潜力评价——以深圳市为例.pdf
- 基于概率模型的农地转用外部性测算——以天津市静海区为例.pdf
- 基于高分1号卫星和地面实测数据的杭州湾河口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pdf
- 基于高分1号影像的森林植被信息提取.pdf
- 基于高分辨率卫星影像的广西红树林面积监测与群落调查.pdf
- 基于格网的河西绿洲乡村聚落时空演变及其与水土资源的空间耦合关系.pdf
- 基于光谱分析的生物结皮提取研究——以毛乌素沙地为例.pdf
- 基于河道生态基流保障的农业生态补偿量研究.pdf
- 基于基尼系数的中国灰水足迹区域与结构均衡性分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