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抗精神病药物作用机制 几乎所有的抗精神病药物都能阻断脑内多巴胺受体(尤其是多巴胺D2受体)而具有抗精神病作用。 * 主要受体的阻断特点 1、多巴胺受体阻断作用 中脑边缘和中脑皮质通路与抗精神病作用有关;黑质纹状体通路与锥体外系副作用有关;下丘脑-垂体的结节漏斗通路与催乳素水平升高导致的副作用有关。 2、5-羟色胺受体阻断作用 5-HT阻断剂具有潜在的抗精神病作用,5-HT 2 /D 2受体阻断比值高者,锥体外系症状发生率低并能改善阴性症状。 3、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作用 可产生镇静作用以及体位性低血压、心动过速、性功能减退、射精延迟等副作用。 4、胆碱能受体阻断作用 可产生多种抗胆碱能副作用,如口干、便秘、排尿困难、视物模糊、记忆障碍等。 5、组胺受体阻断作用 可产生镇静作用和体重增加的副作用。 对麻醉的影响 抗精神病药物均有镇静、安定作用及不同程度的肾上腺素能α受体、胆碱能M受体阻断作用。 联合应用时可增加麻醉剂的麻醉效能使MAC下降,增加呼吸循环的抑制作用,苏醒延迟。 * 对麻醉的影响 临床上使用兼具有α、β受体兴奋作用的升压药物时,由于α受体被阻滞,反而因β受体作用增强引起血管扩张导致严重低血压。 故麻醉中血压下降最好使用单纯α受体兴奋剂苯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 * 对麻醉的影响 氟哌啶醇等可引起锥体外系症状,患者可出现强直不能自主运动。 氯丙嗪与甲硫哒嗪均有较强的抗胆碱能作用,单用或与抗帕金森药物合用时,患者术前可不用抗胆碱药物(阿托品、东莨菪碱)。 * 对麻醉的影响 三环类抗抑郁药阻滞单胺递质(主要为肾上腺素和5-HT)再摄取,使突触间隙单胺含量升高而产生抗抑郁作用。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异烟肼等)可抑制大脑单胺氧化酶,单胺降解减少,突触间隙单胺含量升高而产生抗抑郁作用。 此类药物副作用多,麻醉期间使用危险性较大,应尽可能停药。 * 对麻醉的影响 由于生理活性胺的再吸收与代谢受阻,合用儿茶酚胺类药物时相互作用显著。使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效能增强。 与氯胺酮合用时可引起显著的高血压及心律失常。 恩氟烷麻醉时可降低肾上腺素致心律失常的域值,但使用异氟烷是安全的。 麻醉中出现低血压时可引起过度的循环反应,需极力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对麻醉的影响 MAOI阻碍哌替啶的N-甲基化和水解,延长哌替啶的作用时限,与哌替啶相互作用可促进5-羟色胺释放,引起高热。 哌替啶与吗啡的组胺释放作用可引起低血压,使神经末梢儿茶酚胺释放增加,可导致高血压危象和心律失常。故服用MAOI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吗啡或哌替啶,芬太尼无上述作用。 对麻醉的影响 碳酸锂可引起肌无力、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等,并使肌松剂作用时间延长。 * 麻醉苏醒 全身麻醉后苏醒期可能出现躁动,特别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术后不宜过早停用丙泊酚,丙泊酚本身就具有镇静作用可以预防和治疗躁动,良好的术后镇痛被认为是必要的,重症患者尽可能送往ICU苏醒,待生命体征平稳后送回病房。 * 精神疾病在我们身边经常可以见到,大家一定要舒缓压力,保护自己。 最后,祝大家周末愉快! 谢谢! 精神疾病患者的麻醉管理 解放军第五医院麻醉手术科 黄 伟 * * 概 述 全世界精神疾病患者约有4亿。 到2020年,精神疾病患者将占到总人口的1.4%。 精神疾病将是影响人类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 我国精神疾病现状 女性高于男性 城市高于农村 高层次青年患病增长趋势明显 已超过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 * 患有外科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越来越多。 人们对社会心理问题及精神疾病给予了更深入的了解与关注。 精神疾病患者的麻醉安全问题逐渐受到重视。 合并有精神疾病的手术病人对麻醉医生是一种挑战。 麻醉医生面临的问题 患者能否配合麻醉 精神药物对病人的副作用 精神药物对麻醉的影响 围术期患者精神症状处理 * 什么是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 精神疾病的病因:多重病因模式 生物因素 (躯体因素) 心理因素 社会因素 * A 症状的出现不受病人意识的控制 B 症状一旦出现,难以通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