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乙烯本体接枝改性研究进展-天然气与石油.DOC

聚乙烯本体接枝改性研究进展-天然气与石油.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 聚乙烯本体接枝改性工艺研究进展 王 鉴,冯忠伟,马淑清,齐保坤,苗文青,解 明,谢海群 (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 大庆 163318) 摘要:聚乙烯由于缺乏极性导致其亲水性、印染性以及与无机填料和极性聚合物的相容性差。接枝极性 的单体是提高聚乙烯极性的有效方法。文中综述了聚乙烯本体接枝改性的接枝机理,讨论了聚合物主链 结构、单体和引发剂对PE接枝反应的影响及其副反应的抑制方法。 关键词:聚乙烯; 本体接枝; 引发剂; 单体 中图分类号:TQ325.12 文献标识符:B 文章编号: 聚乙烯(PE)由于成本低、易加工,耐化学腐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包装、电缆等民用领域。但PE易蠕变,力学性能差不能直接作为绝大多数结构材料使用,缺乏极性使它与无机填料和极性聚合物的相容性弱,因此不能通过与极性材料简单混合来增加强度和刚性。接枝极性单体是改变其极性和相容性最为直接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对PE进行接枝改性,在其非极性主链上引入极性或反应性基团,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其亲水性、印染性以及与无机填料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而且有利于同其它极性聚合物共混制备高分子合金,提高材料的附加值。 PE接枝改性一般可分为表面接枝改性和本体接枝改性。表面接枝改性仅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使其表面呈现出特殊的性能,而材料本体内部基本上不发生变化;本体接枝改性是将单体引入到高分子链主链上的接枝反应,在材料的表面及内部均匀的形成接枝链,能够使材料的性能得到整体的改善。本体接枝改性一般可采用熔融、溶液、固相和悬浮等接枝方法。 1 接枝机理 PE本体接枝改性是按照自由基共聚合机理进行的,普遍认为其历程首先是引发剂热分解产生初级自由基,初级自由基进一步夺取PE链上的氢原子(次甲基氢较亚甲基氢和甲基氢易脱除),形成PE大分子自由基,PE大分子自由基再与加入的单体发生接枝共聚反应,由于立构位阻效应,次甲基自由基与单体的接枝反应活性低于亚甲基自由基。与此同时PE大分子自由基之间的耦合反应会导致PE分子链的支化与交联,所以接枝过程往往伴随支化和交联等竞争副反应。 关于接枝机理的研究大部分建立在接枝MAH的基础上并且对体系内所发生的接枝反应和副反应缺乏统一的看法。RussellADDIN CSL_CITATION { citationItems : [ { id : ITEM-1, itemData : { DOI : 10.1002/pola.1995.080330322, author : [ { family : Russell, given : K. E. } ], container-title :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 Polymer Chemistry, id : ITEM-1, issue : 3, issued : { date-parts : [ [ 1995, 2 ] ] }, page : 555-561, title : Grafting of maleic anhydride to hydrocarbons below the ceiling temperature, type : article-journal, volume : 33 }, uris : [ /documents/?uuid=9a2ef402-bf0b-4887-aa54-07dc749784e4 ] } ], mendeley : { previouslyFormattedCitation : sup[6]/sup }, properties : { noteIndex : 0 }, schema : /citation-style-language/schema/raw/master/csl-citation.json }[1]认为在PE熔融接枝MAH(MAH)中不可能存在MAH的均聚物P(MAH),原因是反应挤出的温度一般均超过了形成P(MAH)的顶温160?℃,MAH以单环形式接枝于PE主链上,不会出现MAH的短支链,并且发现在160?℃时叔碳原子的反应活性是仲碳原子的3~4倍,这可以很好的解释在平行的实验条件下,采用乙丙共聚物(EPM)作为接枝基体相比于LLDPE或LDPE可以获得更高的接枝率。Gaylord等人ADDIN CSL_CITATION { citationItems : [ { id : ITEM-1, itemData : { DOI : 10.1002/app.1989.070380217, author : [ { family : Gaylord, given : Norman G. }, { family : Mehta, g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