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现代文学课件 40年代现代文学史.ppt

上饶师范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现代文学课件 40年代现代文学史.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0年代文学 (或称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 指从卢沟桥事变到新中国成立的12年, 包括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历史时期的文学运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大片国土沦陷,全国实际上分为国民党统治区、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抗战时又称为抗日民主根据地)和日伪统治下的沦陷区三大部分。 文学因此形成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和沦陷区文学同时并存的格局,并生发出各具特点的文学景观。 第二节 民族解放旗帜下的抗战文艺运动 及其文学论争 一、“两个口号”的论争与文艺界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二、关于抗战文学的论争与抗战文学的深化 口号之一 ——“国防文学” 一、“国防文学”产生的背景 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1935年,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在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下,国民党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内”,继续反革命的军事“围剿”,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无比愤慨,全国各地掀起了抗日救国的层层浪潮。当时上海文艺界的党的负责人周扬和党失去了联系,得不到党的指示,看不到党的文件,只偶然看到一期《国际通讯》上有“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的文件,如获至宝,进行宣传,根据文件中关于建立反帝民族统一战线的精神,于1936年正式提出“国防文学”作为文学运动的中心口号。 “国防文学”的缘起 1934年10月,周扬发表《国防文学》一文,1935年12月,周立波的《关于国防文学》一文重提这一口号,得到热烈的反映,1936年,就把“国防文学”作为一个正式的口号提出来,又相继提出了“国防戏剧”、“救亡音乐”等口号,大加宣传。“国防文学”等口号就这样很快传播开来,吸引了知识界的注意。 插曲——关于“左联”的解散 1935年11月,王明批评“左联”搞关门主义,要求解散左联,另行组织一个广泛团结一般作家的团体。“左联”常驻莫斯科代表萧三也有信给鲁迅,建议解散“左联”。鲁迅不同意,他不赞成轻易解散这个具有光荣战斗历史的团体,他担心放弃“无产阶级文学”的旗帜在政治上影响不好,怕左翼作家们被右翼所同化。当解散“左联”已成定局时,鲁迅又建议应当发表一个公开声明,说明我们的立场和态度,但周扬却轻率地把“左联”解散了,也没有发表宣言。 口号之二 ——“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 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的产生 冯雪峰询问上海文艺界的现状,鲁迅坦言关于“国防文学”这一口号,有些人对它的解释有误,而且有些“国防文学”的作品,也只强调了民族矛盾,而忽视了依然存在的阶级矛盾。于是,冯雪峰和胡风商量,决定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口号,鲁迅赞同,并同意由胡风写文章提出这一口号。1936年5月底,胡风的《人民大众向文学要求什么》一文发表。 “两个口号”论争的主要观点分歧 于是“论战”的序幕急速拉开,冯雪峰说:“文艺界本来已经不很团结,两个口号论争一起来,对立的现象还更厉害。”这场论争牵涉面非常之大,上海、北平、东京等地的革命作家纷纷参加。 论争双方在要不要实行策略转变,要不要在全国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上基本没有分歧,分歧发生在如何建立统一战线问题上。 1936年,鲁迅发表了《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指出:“国防文学”口号没有指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在整个文学运动的领导权问题,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正是要表明这种关系。同时他还指出两个口号可以并存。 1936年9月20日,鲁迅、巴金等21名文艺界知名人士发表了《文艺界同仁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宣告“两个口号论争”的结束。 文艺界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该协会包容了更广泛的作家,标志着文艺界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结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文协”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期间坚持最久的刊物之一。 “文协”成立后开展了“文章下乡,文章入伍”运动。文学的民族解放意识空前高扬,文学的社会教化功能空前强化。“文艺不再是少数文人和文化人自赏的东西,而变成了组织和教育大众的工具。” 二、关于抗战文学的论争与抗战文学的深化 40年代文学论争多,一方面固然与时代与政治的左右相关,但从另一层面看,则又是新文学理论建设更深入的探讨与建树。 几次重要的文艺思想论争: 1、1938年张天翼《华威先生》引起了关于抗战文学暴露问题的讨论。 2、抗战初期关于抗战文学题材和方法的探讨。 3、1939年至1941年展开的关于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 4、对“战国策”派的批判。 5、1945年至1949年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长期论争。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