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处传统聚落规范.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設置要點第3點 本會置委員九人至十五人,任期一年,其中一人為主任委員,由管理處處長兼任或指派管理處主管人員擔任,其餘委員由管理處處長遴聘(派)有關機關代表、專家學者及管理處業務有關人員兼任之。 說明:本會原置主任委員一人,由本處處長擔任,惟考量本處業務實際執行情形,修正為由處長擔任或處長指派。 * 設置要點第4點 本會置執行秘書一人,幹事一至二人,由業務有關人員派兼之。 設置要點第5點 本會會議由主任委員召集並為會議主席,主任委員因故不能出席時,得指定委員一人為主席。 * 設置要點第6點 本會非有過半數委員出席才得開會 。 設置要點第7點 本會開會時,得邀請有關人士列席說明。 設置要點第8點 本會委員為無給職。 設置要點第9點 本會所需經費,由本處於相關經費中支應之。 報告完畢 敬請指正 金門國家公園 「傳統聚落建築審議諮詢會設置要點」 及「傳統聚落建築審議規範」 * 簡報綱要 審議規範依據 內政部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第66次會議決議 審議規範上位計畫說明 審議規範條文 傳統聚落建築審議諮詢會設置要點 * 規範依據 本園區一般管制區又區分為第一類一般管制區及第二類一般管制區。第一類一般管制區主要為傳統聚落。 依本國家公園主計畫之保護利用管制原則第六點規定,第一類一般管制區土地原則區分為「歷史風貌用地」、「生活發展用地」、「外圍緩衝用地」等,其建築強度管制,由管理處研擬細部計畫,並報經國家公園主管機關核定後實施。 「金門國家公園第一類一般管制區細部計畫」業經內政部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第66次會議審議通過,並經內政部95年9月25日台內營字第09508052521號函核定自95年10月16日公告生效。依該細部計畫「土地使用管制要點」第七點規定「金門國家公園傳統聚落建築審議諮詢委員會」之組成及審議規範由管理處另定之。 * 內政部國家公園計畫委員會第66次會議決議 同意依細部計畫「土地使用管制要點」第七點規定,授 權金管處籌組「金門國家公園傳統聚落建築審議諮詢委員會」審核本細部計畫之開發許可,請該委員會能仔細探討,各區(聚落)以整體規劃方式發展並以土地重劃方式辦理,由所有土地所有權人共同負擔公共設施之可行性,以有秩序的發展來引導外圍緩衝用地的土地使用,配合保存歷史風貌用地,融入地方社區發展理念、文化特色及生活習俗,且兼顧居民權益的公平正義理念。 外圍緩衝用地之土地使用管制機制,請金管處依本次會議補充資料:「外圍緩衝用地申請作為獎勵移轉之建築基地,其實際建築基地面積不得超過原土地面積之70﹪,餘30﹪應留設為公共設施用地;且70﹪建築基地再依建蔽率最多60﹪建築使用 」等相關試擬內容,納入「土地使用管制要點」第七點審議規範規定。 * 【第一類一般管制區(太武山區) 】 山后 【第一類一般管制區(馬山區) 】 小徑 瓊林 * 水頭 歐厝 珠山 【第一類一般管制區(古崗區) 】 謝厝 * 林厝 【第一類一般管制區(古寧頭區) 】 湖井頭 【第一類一般管制區(烈嶼區) 】 南山 北山 * 鳥瞰傳統聚落 (以山后為例) 歷史風貌用地 生活發展用地 外圍緩衝用地 外圍緩衝用地 外圍緩衝用地 生活發展用地 歷史風貌用地 送出基地土地面積*180%=接受基地建築總樓地板面積 送出基地土地面積*100%=接受基地建築總樓地板面積 * 依據「金門國家公園第一類一般管制區細部計畫土地使用管制要點」第2點 本計畫區劃設下列三種用地,分別管制其建築及使用: 歷史風貌用地:為保存具有地方特色之傳統建築及地景空間元素,使地區特有之歷史風貌及文化得以持續維護保存。 生活發展用地:為維持聚落完整生活空間,保存其既有空間層次與紋理並兼顧居民改善生活空間需求。 外圍緩衝用地:為維持既有聚落外圍農林自然環境、緩和本計畫區與鄰近地區之景觀衝擊,並提供聚落人口成長所需建築及保存維修傳統建築獎勵容積所需空間。 * 山后歷史風貌用地(中堡) * 山后生活發展用地(下堡) * 本規範上位計畫: 【金門國家公園第一類一般管制區細部計畫土地使用管制要點】 ※歷史風貌用地※ 第3點第1款第1目:原有傳統建築以原貌修繕為原則,但有助於整體風貌或地景改善者,得准予拆除並做修建、改建、增建或新建,其建築之形式、材料、語彙與高度均應符合傳統建築整體風貌。 第3點第1款第3目:為獎勵傳統建築保存,所有權人若依原樣完整修復其傳統建築或將可建築之空地仍維持作空地使用者,可獲得建築容積移轉之獎勵,由土地所有權人一次移轉至外圍緩衝用地內適當基地建築,其新建建築總樓地板面積不得超過原保存基地面積之180%。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