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落洞-陆群.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文化与田Yf系列丛书 湘西落洞 陆群 著 ill叭-4;.4X4il 总 序 面对 “我”是谁,从哪里来,到何处去等相关问题,人类 社会所建立起来的学科对比都在努力探索,力图作出更科学、 更合理的解释。古人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理解人类 自 身的基本方法。民族学人类学的 “文化”与 “田野”也是如此。 文化是人类学研究的基本范畴,田野成为人类学研究文化的基 本手段与方法,通过 “田舒”去理解 “文化”,通过 “文化”去 解读 “田野”。 在所有社会和人文学科中,人类学民族学发展到今天已经 成为一门最为多样和不定的学科之一。然而,不论怎样多样与 不定,文化一直是人类学研究的主题。也尽管人们对文化的发 展有不同的看法,有人强调物质基础,有人则强调思想观念、 象征以及它们抽离物质基础的相对独立性,等等。但这只是他 们的研究思路和各自的侧重面不同罢了。文化一直是人类学民 族学所关注的对象。 人类文化的多样性,伴随人类社会的开始而形成,随人类 群体的交往而发展。今天,世界文化所呈现的千姿百态,就是 这种交流的结果。族群的交往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个基本前 提,在其交往中确立起 了族群一文化的边界,在族群交往中使 各民族文化在其文化网络中获得了文化构造的动力与机会。人 类文化就在其交往过程中形成与完善、解构与重构,实现着人 类自身的发展。因此,要理解与解读人类的文化,族群的交往 关系应纳入我们的视域。研究过程是否有所作为,这是时一个 学者 的考验_ 一 _ - 对一种文化体系的理解与认知,有 多元的路径可以选择 。 之于人类学而言,一有从跨文化的视角来研究人类的文化与行 为;从整体性视角对某一文化进行关乎全貌的深描;有从民族 志之田Yf工作哟长时段实地研究模式,以期建构起对具体文化 体系的知识框架,子等。本件},这些方法都是扛图对人类0 身的创造物一文化进行真实的理解。 一_ 不同民族的文化,都是自成一个开放系统而寄生于生物圈 生命系统,在生物圈生命系统中自我发展。这样一个特定的文 化生命体系,既是特定族群的生命源头,又是特定族群发展表 向的基础。特定族群内的个体依赖着这一体系获得生存与发 展 。所以说,没有了文化,就没有了人类,也就没有了我们自 身 二我们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文化中。这也正是人类学对 “文化” 着迷的地方,当然也是人类学展示其魅力的机会。 一任何一个族群,不论AL}A势的族群,抑或是45-*的Aff, 均与其生境I,li目生相克,,’构成一个整体,使其运动中的文化 总足处于相互的制衡之中。民族生境是文化滋长的源泉,也是吮 4tk130pAK-*4-it;-)--,-}4-ttIt4tI*tqk*-Ai-Aitff)-}*A0l-f]AAN#11,J-IttitALo,-i-)iAtA.展 并扭 与 “行”是我们的治学方法。从 1995年以来,我们从关注侗族 的一个村寨 (湖南通道阳烂村)开始,经过 10年的艰难 “行”, 到今天已经建立了苗族、土家族、伺族、汉族等族群文化研究 的7个基地。这些田野基地调查资料的民族志正在陆续刊出, 以田野资料为基础的人类学分析论著正在形成。我们正在以 文“化与田野”系列丛书、“文化与田野”学术期刊、“文化与 八田野”资料丛刊和 “文化与田野”研究通讯、“文化与田野”系 列学术讲座等形式推介我们的努力。“文化”与 “田野”是吉 首大学人类学民族学的旗号。 吉首大学,仅是一所不足50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它坐落 在一个缺乏区位优势的偏僻的小镇,交通落后,信息闭塞,没 有深厚学府素养积淀,但这里却是一个人类学民族学 “田野” 的天堂,苗寨土家村落围绕学校 ,“田野”就在 学校的四周 。这 是吉首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财富。我们正是凭着这些丰富 的资源,在 文“化”与 “田野”中走出封闭。在理论的吸取与 建构、脚踏实地的田野调查中证明民族学人类学的价值是我们 的使命。 我们在 “田野”中前行,在 “田野”中探寻人类生存的轨 迹,在 “田野”中切摸人类运动的脉搏,在 “田野”中体会人 类文化的博大精深,在 “田野”中寻找生命的乐趣,在 “田野” 中感悟生命的意义。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