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摹声绘形有真章 ——鉴赏景物描写的技巧 考 纲 说 明 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学习目标: 1、通过例题,结合以前的知识储备能说出解答写景技巧题的要点; 2、训练巩固,通过组内合作能学习迁移,会解此类题; 3、通过训练能归纳概括答此类题的方法。 【2105湖北卷】14题(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 【2015天津卷】14题(2)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运用了那些艺术手法? 【2015江苏卷】10题(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2015安徽卷】本诗最后两句“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情感真挚,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2015全国】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乃晚唐绝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白昼、暮夜、远近、高低 (时间) (空间) 对仗、比拟、视觉、嗅觉、触觉(通感) 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层次) 色彩斑斓 高考怎么考 (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课堂探究 动静结合 夸张、比喻 色彩 点面结合 远近、高低结合 白描 七、直接与间接的角度: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二、运用修辞的角度:比喻 对比 夸张 比拟 借代 双关 反问 设问互文等。 六、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角度:衬托 对比 渲染 烘托 引用 典故 象征 铺陈 白描。 一、景物的动静的角度:动静景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 三、观察的角度、立足点 、层次:远看与近观结合、 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八、调动感觉的角度(诸觉结合):视觉(形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五、分析景物的全景与特写:粗笔勾勒与工笔细描(点面结合) 四、分析景物的色彩搭配的角度:突出景物的色彩,注重色彩的多样与谐调。 我们从哪些方面思考 我们怎样答题 例2答案示例: 视觉和听觉结合(夸张的修辞); 看到的景色:高耸入云的山峰倒挂在悬崖上的枯松,听到的奇异的声音: 瀑布一泻千里的水流激荡着山崖怪石,如雷声震天。 从听觉和视觉上渲染了一种惊险的气氛,烘托了蜀道的难与险。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答 一、明确技巧 题 二、分析运用 步 三、说明效果 骤 解答写景技巧题的要点 1、选取哪些典型景物(景中含情) 2、写景手法(4346) 四个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虚实结 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三个角度:观察的角度,远近高低俯仰;感知的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或通感;描绘的角度,绘形绘声绘色绘势。 四种技法:白描、工笔、渲染、列锦(名词意象叠加)。? 六种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正衬或烘托、反衬)、双关等修辞手法。 3、看层次安排:如总分、照应 当然在答题时,不必面面俱到,从中选两三点这首诗歌写景最主要的方法作答即可。但一定注意不要贴标签,要结合诗中的词句来分析。 课堂检测 答案示例一: (1)对比(映衬)手法手法;【步骤一】 (2)描写了“朱樱”与“青豆”,“绿草”与“白鹅”色彩对比鲜明,朱、青、绿、白,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步骤二】 (3)抒发了诗人愉悦和闲适之情。【步骤三】 答案示例二: (1)渲染手法;【第一步】 (2)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蔬菜(朱樱、青豆),悦目愉情的青草和白鹅,渲染了生命勃发的气息;【第二步】 (3)表达了诗人的闲适人、而愉悦的情怀。【第三步】 课堂检测 2、答案示例: (1)衬托的手法; (2)用风声衬托山谷的幽静,用月光深远衬托山谷的空阔。 (3)描绘出一幅风声划破山谷的寂静,月光洒遍山谷的幽静景色。 巩固提高 【2105江苏卷】 选取景物,铺陈描摹(一渠水、数点山、碧松、红药); 移步换景,富有层次(由远及近、有外而内);虚实结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还)。 读诗的功用不仅在消愁遣闷,它在于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诗是培养文学趣味的最好媒介,能欣赏诗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种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