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学院文学院外国文学(下编)课件第一章第三节 罗曼罗 兰.pptVIP

新乡学院文学院外国文学(下编)课件第一章第三节 罗曼罗 兰.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节:罗曼·罗兰 (1866-1944) 一、生平和创作(1866-1944) 法国小说家、戏剧家和散文家。欧洲近代理想的最后捍卫者。 1866年1月29日,他生于法国中部克拉姆西的一个公证人之家。母亲笃信宗教,酷爱音乐,给罗兰以深刻的影响。 罗曼·罗兰故居 探索生活的答案 1880年,罗兰全家迁至巴黎。他在投考高等师范学院时,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特别喜爱雨果和莎士比亚。当时他给托尔斯泰写了一封信,向他寻求生活的答案。同年10月,罗兰喜出望外地收到了托尔斯泰一封二三十页的长信,“托尔斯泰的慈祥的回答”给罗兰的思想和后来的创作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随后,罗兰一面在高师担任艺术史的教学,一面开始戏剧创作,写的都是历史剧。 《信仰悲剧》 《革命戏剧》 罗兰并未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 为英雄树碑立传 罗兰要为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让世人“呼吸到英雄的气息”。 《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1903)、《米盖朗琪罗传》(1906)和《托尔斯泰传》(1911)。 两次大战之间 两次大战之间,罗兰的创作又一次达到高潮 。 小说《哥拉·布勒尼翁》( 1919) 中篇小说 《克莱朗波》与《皮埃尔和吕丝》(1920) 《马哈德马·甘地》(1924)等三部传记 剧本《爱和死的搏斗》 (1928) 长篇小说《母与子》(1922—1933) 罗兰和甘地 反对战争,争取和平 20世纪初,围绕着战争的爆发,人们展开了什么是爱国主义的争论。军国主义的叫嚣十分猖獗。罗兰提出民族和睦的思想,认为德法两国应该携手,解除仇恨。 长河小说 在一部小说中,通过一两个人的一生经历去反映一个时代的变迁,这就发展了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通过一整套小说去反映时代的写法。这种多卷本小说的优点是描写集中,容量又较大。罗兰认为,生活就像一条长河那样,连续不断地流动,小说也应反映这种丰富、博大、不停地发展的状态。这种“长河小说”,气势雄浑,具有史诗的规模。同时,发展脉胳清楚,一气呵成,从结构上来说显得更为完整。 1915年获诺贝尔奖。 二、对现实主义艺术的贡献 把对社会人生的审视剖析由强调外部世界转变为注重内部世界。 在典型性格塑造上,他不经意于细节描写,笔下的人物性格不是在对环境的依存关系中而是在跟环境的双向碰撞中得以展示。 他树立了正面性格结构的典范。多重性格的合成体。把握住形象的正面性格机制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探索进取精神,让这种内在的力量把历经多种心理因素牵掣的性格最后推进到崇高境界。 小说体裁的革新方面,他不仅第一个把多卷连续性长篇小说的形式引入法国,而且首创了长河小说的体裁和音乐小说的形式,还将史诗、悲剧、抒情诗、哲理小说等体裁纳纳入同一文本,浑然融成一种新颖别致的小说表述方式。 三、《约翰·克利斯朵夫》 1、创作过程 1902年—1912年 2、基本内容 4册10卷。叙述德国音乐家约翰在德、法的生活,是编年体式的普通传记的写法。 第一册3卷,写主人公童年、少年的生活,着重描绘他的音乐天才和纯真的情感,以及桀骜不逊、睥睨权贵的性格。《黎明》《清晨》《少年》 第二册2卷,写主人公坚持理想,作正直的艺术家,而与虚伪的艺术和腐败的社会相冲突。《反抗》《节场》 第三册3卷,写主人公的友谊和爱情。《安多纳德》《户内》、《女朋友们》 第四册2卷,写主人公经过内心风暴,由绝望之境而走向超脱之境。《燃烧的荆棘》《复旦》 3、思想内容 首先,通过主人公的经历去反映欧洲的社会状况。 其次,小说描写了资产阶级的文化和精神的堕落。 第三,小说描写了战争笼罩着欧洲上空的严重威胁。 罗兰要写一部“现代心灵的道德史诗”,他通过主人公的幻想、追求、奋斗,写出了小资产阶级的极度精神不安。小说着意于塑造个人反抗的“英雄”,一个信奉“精神独立”的知识分子形象。 3、人物形象 克利斯朵夫的中心性格是他的反抗精神和奋斗精神。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黑暗腐朽社会的反抗,以及他们个人奋斗道路必然失败的悲剧。 个人主义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第一,从反抗的思想基础上看:他同情工人和工人运动,但同工人在思想上有很大的距离,更不理解无产阶级革命。他信仰的是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走的是个人反抗的道路。 第二,从反抗目的上看:他的奋斗除了要唤起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外,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个人的精神自由,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的追求。 第三,从反抗途径上看:把艺术作为斗争手段,想通过健康和伟大的艺术来安慰受苦受难的灵魂,以求实现人类友爱和团结统一。这种理想虽然崇高,但很抽象,而且软弱无力,过分夸大艺术的作用。 4、主题 批判意义 通过克利斯朵夫的活动,无情地揭露了19世纪末德法两国进入帝国主义时期社会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