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东地层研习野外露头说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7 野外露頭說明 2003年12月6~7日 鍾廣吉 編 草埔地區 九號省道474k+400附近 1. 474+400位置的鉛筆狀構造: 岩石為輕度變質的硬頁岩,在變質作用過程中受到應力的作用影響,產生二組近乎垂直的解理破裂,其中一組特別密,構造岩體相當破碎,被剝落時呈條狀外形之岩屑,叫鉛筆狀構造,此現象在地質作用上用做為重要的構造指標,由沉積岩區進入變質岩區的界限位置常有此構造,將此種構造予以聯接圍繞的範圍內即為變質岩區,外圍為未變質的地區,為甚重 要的構造指標。 2.由台電電線桿壽楓幹82下溪谷,左右兩岸: 此位置可以看到明顯的背斜構造與斷層構造,即岩體的塑性變形與脆性變形,岩體受到應力的作用產生的變形有塑性變形即呈彎曲的現象,有脆性變形即斷層、節理、破裂等,此區都可以看到,可示意如下圖: 3.河階台地: 為山區土地利用最重要區,地形面平坦,近河流取水容易,因此易於開發利用,河階台地乃早期的河床面,因構造運動,地形面抬高產生位能,也令溪流有下切侵蝕的能力,再次發生下切侵蝕作用的結果將分佈於兩岸的原河床面留下,新河床面即下切侵蝕,原河床面即成河階台地,大致呈對稱,左右兩岸均存在,但不一定相同的規模。可圖示如下: 二、卑南溪 1.此溪流在利吉地方甚為特殊,左岸為利吉層,右岸為都蘭山礫岩。利吉層原為海相堆積,受海洋板塊與大陸板塊碰擠的海洋板塊上之加積增厚,並增加外來岩體的特殊地層;右岸的都蘭山礫岩,其中之礫石為變質岩質之礫石,為中央山脈來源者,表示河床或濱海岸的河口堆積,為已是陸相的堆積。卑南溪切過此二地質單位,意味著海岸山脈上來之後的部分,海洋 板塊與大陸板塊交會界線之遺跡地形。 2.河床中之礫石仍以礫岩侵蝕下的二次堆積之礫石為主,亦散佈有火成岩質 的外來岩塊,應與利吉層的外來岩塊相似。 3.近台東大橋的虎頭山為一較大塊的火山岩質外來岩塊,以輝綠岩、輝長岩等超基性火成岩為主,其圍岩及為泥質基質的利吉層,形成惡地地形的斜 坡面。 4.此溪流帶下來的大量堆積是台東沖積扇重要的供給者,此溪流與台東沖積 扇關係甚為密切,與此區的人文關係亦密不可分。 三、利吉層 岩性:基質以泥岩為主,內含外來岩體;不但泥岩呈凌亂產狀,內容所含之外來岩亦不規則。外來岩塊主要特徵有三,其一為種類多,有砂岩岩塊,有火成岩岩塊,各有不同的成分;二為外來岩塊的產狀甚不規則,無一定的方向性;三為外來岩塊中出現破裂,剪切破裂等不一定方向的外力作用而產生脆性變形。 說明: (1).利吉層分佈於屬於菲律賓海板塊的台東海岸山脈內,原為海相(可能為深海相)的堆積,該堆積時的堆積盆地內或附近同時有海底火山活動產生花崗岩侵入,玄武岩或超基性火成岩的噴出,及新舊不同時代的沈積岩。於海洋板塊漂移與歐亞大陸板塊相擠壓碰撞的同時,不但令原有的利吉層堆積(基質泥岩)增厚,即加積增厚。同時也將分佈海底的火山岩體予以鏟起混入加積增厚的材料之中,呈現不但不規則分佈,而且種類多而雜,尚具有應力作用的脆性應變,基質泥岩本身亦受應力的作用而呈凌亂。 (2).利吉層內含有超基性火成岩體的現象,一方面可以推測火成活動的岩漿成份,同時也可以借此推測火成活動的型式、深淺等火成活動相關的事件。 (3).觀察項目應含基質泥岩特性,外來岩種類、分佈、應力應變關係等基本資料。 (4).此位置同時可觀察卑南溪對岸的都蘭山礫岩所形成的礫岩質惡地地形之遠觀,與近在眼前腳下的利吉層泥岩質惡地地形,兩者之間形成很好的對比。 四、富岡漁港北側或小野柳風景區北段之富岡砂岩 此段砂岩分佈於富岡漁港北方,東西寬約一公里,南北長約兩公里,經中央地質調查所做甚為詳細的調查(黃鑑水和方中權,1986年,地質,V.7,No 1,P.49-68),為利吉層內的一塊巨大外來岩塊,岩性屬濁流砂岩,中油公司在該岩體內鑽井,井下未再鑽遇砂岩,而判定為一孤立無根的岩塊,更可確定為利吉層內的外來岩塊,而且為岩層略作西北走向,與海岸線呈高角度之交角,層理面向西南方倒轉,傾角在12至30度之間。 野外調查資料整理出本砂岩完整的沈積序列為由下而上為A:塊狀砂岩,底部呈分級層向上變細;B:平行層理之砂岩,與A層呈漸變接觸;C:交錯紋層,每一組交錯紋層在五公分以下為小型交錯層;B、C有時交互出現;D:上部平行層理,粉砂岩組成,向上漸變為無層理之泥質岩層;E:泥質岩層,頁岩組。但有不少序列並不完整,完整序列圖文如下: E:泥質岩層,頁岩組。 D:上部平行層理,粉砂岩組成,向上漸變為無層理之泥質岩層。 C:交錯紋層,每一組交錯紋層在五公分以下為小型交錯層。 B:平行層理之砂岩,與A層呈漸變接觸。 A:塊狀砂岩,底部呈分級層向上變細。 富岡砂岩中尚可觀察到不少的沈積構造,甚具地質意義,列舉如下: (1).底痕:有凹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