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 安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件 第三编第三章.pptVIP

延 安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课件 第三编第三章.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陶渊明 一、陶渊明的仕隐之路 二、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三、陶诗的内容 四、陶渊明其他诗作 五、陶诗的艺术成就 六、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 陶渊明像 陶渊明像 隔河岩南山公园陶渊明像 陶渊明像 陶渊明像 陶渊明像 陶渊明像 陶渊明像 陶渊明像 陶渊明像 陶渊明像 陶渊明像 陶渊明像 陶渊明像 陶渊明像 陶渊明集 一、陶渊明的仕隐之路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三百年间最有成就的诗人,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首屈一指的文学家,陶渊明的人生之路与其田园诗作是一个永不令人生厌的话题。 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寻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他一生走过三个时期,界线分明: 1、少年青年闲居时期:365-392 (1-----28岁) 2、壮年辗转出仕时期:393-405 (29-----41岁) 3、中晚年的隐居时期:406-427 (42-----63岁) 1、闲居期(365-392 :1—28岁) 1)出身望族,但已衰落:曾祖是东晋开国元勋陶侃,外祖是魏晋风流典型代表者孟嘉,祖曾作过武昌太守,父不详,在渊明十余岁时去世。 2)少有壮志: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 3)爱山水、爱田园、爱自由的名士气: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其一;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 4)读书学习: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其十六。 2、辗转出仕期 陶渊明先后五次出仕(393-405:29—41岁) : 393年29岁,为江州祭酒,不久辞归;随后,州里召为主簿,不就。 398(一说400)年34岁,入荆州刺史兼江州刺桓玄幕府; 401年冬,归家居母丧。 404年40岁,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 405年,41岁,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参军。 405年8月,任彭泽令。在官八十余日,11月,辞归。 不折腰 沈约《宋书》卷九十三《隐逸列传》载:十一月,“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赋《归去来》。” 后人激赏陶渊明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以至于在记载时不断还原场景,加强他当时的语气。萧统《陶渊明传》中陶渊明这样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晋书·隐逸传》又改为“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岂能”、“拳拳”、“小儿”、“小人邪”等词的使用,更充分体现了陶渊明对顶头上司的轻蔑与不屑。 3、隐居时期( 406-427:42—63岁) 古代隐士有很多类型,而渊明属躬耕田园的隐者: 1)箪瓢屡空,不慕荣利:408年遭火后生活日益贫困,不接受著作郎的征召,也不接受荆州刺史檀道济的馈赠,是最超脱、最彻底的隐士。 2)抱朴含真,任情自得:最真诚的诗人。 3)诗酒自娱,纵浪大化:最艺术化的人生。 陶渊明嗜酒 陶渊明乘舆 陶渊明嗜酒 《南史·隐逸传》: 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夫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 陶渊明不解音律 《晋书·隐逸传》: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南史·隐逸传》:潜不解音声,而畜素琴一张。每有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候潜,逢其酒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毕,还复著之。 4、隐居意义 王维《与魏居士书》 :“近有陶潜,不肯把板屈腰见督邮,解印绶弃官去。后贫,《乞食》诗云‘叩门拙言辞’,是屡乞而多惭也。尝一见督邮,安食公田数顷。一惭之不忍,而终身惭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其后之累也。孔宣父云:‘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清人郑文焯反驳:“志士苦节,宁乞食于路人,不肯折腰于俗吏,正是大异于人处,此意岂右丞所知?”(郑文焯批、日本桥川时雄校补《陶集郑批录》) 隐居意义 1)陶渊明的隐居是性分使然:即他说的“质性自然”(《归去来兮辞》),体现了他淡泊名利、高洁脱俗的价值观、人生观,表现了他热爱自由、热爱田园、投身于乡村生活的志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ormiti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