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南理工大学2007届本科毕业论文 (设计)
PAGE
PAGE 83
灵新煤矿设计
目 录 TOC \o 1-2 \h \z \u
前 言
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1
1.1 矿区概况 1
1.2 井田地质特征 2
1.3 井田勘探程度 5
2 矿井储量、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6
2.1 井田境界 6
2.2 井田储量 6
2.3 矿井年产量及服务年限 8
3 井田开拓 10
3.1 概述 10
3.2 井田开拓 10
3.3 井筒特征 16
3.4 井底车场 19
3.5 开采顺序及采区、采煤工作面的配置 27
3.6 井巷工程量和建井工期 29
4 采煤方法 32
4.1 采煤方法的选择 32
4.2 采区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 32
4.3 采煤工艺设计 38
5 矿井运输、提升及排水 42
5.1 井下运输系统和运输方式的确定 42
5.2 矿井提升 44
5.3 矿井排水 50
6 矿井通风与安全技术措施 59
6.1 矿井通风系统的选择 59
6.2 风量机算及风量分配 61
6.3 全矿通风阻力计算 65
6.4 扇风机选型 69
6.5 矿井安全技术措施 71
7 矿山环保 76
7.1 矿山污染源概述 76
7.2 矿山污染的防治 79
结论 82
致谢 84
参考文献 85
1 矿区概况及井田地质特征
1.1 矿区概况
1.1.1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
灵新煤矿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磁窑堡镇境内,井田至省府银川市50?km,西距灵武市39km。灵(武)——盐(池)公路从井田北缘穿过,井田北端距银(川)——古(窑子)——磁(窑堡)公路终点古窑子6km,矿区铁路专用支线(大坝——古窑子)全长70km,在大坝与包(头)——兰(州)铁路接轨。公路、铁路交通极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1-1-1)
1-1-1 交通位置图
1.1.2地形地貌
井田范围内地形起伏不大,略呈南高北低,周围高中间低之势,标高一般在海拔+1290m~+1350m之间,相对高差达百米左右。最高点为井田西南五疙瘩山,标高为+1409.6m,最低点在第四勘探线西天河两侧,标高为+1282m,井田内沙丘广布,常见新月沙丘,四周多由各厚层沙体组成的高低残丘环绕,因此本地区属低缓丘陵地带。
1.1.3气象与地震
本地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雨季多集中在6—9月,具有冬寒长,夏暑短,雨雪稀少,气候干燥,风大沙多,南寒北暖等特点。由于本地区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所以夏季基本没有酷暑;1月平均气温在零下8oC以下,极端低温在零下22oC以下。本地区气候的最显著特征是:气温日差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一般可达12—15oC。
本区地震烈度最大达到8度。
1.1.4电源、水源、劳动力
本矿预从上一级古110kv变电所(灵武矿区水电分公司管辖)6kv母线段采用两回路架空线引至灵新煤矿。
矿井用水主要分为地面用水和井下用水。地面用水主要是由西天河和一座水厂来供应。井下用水采用井下排水经处理后再返回井下。
矿区靠近人口密集的灵武市和银川市,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
1.2 井田地质特征
1.2.1地层与地质构造
①、地层
本井田地表为第四系风积沙覆盖,基岩只在局部有裸露,地层由老至新为奥陶系(O)、石炭系(C)、二叠系(P)、三叠系(T)、侏罗系(J)、白垩系(K)、第三系(R)、第四系(Q)。
②、地质构造
矿区内地质条件简单,整体为一简单的向斜构造。磁窑堡向斜为本井田的主要构造,走向近南北,北窄南宽,两翼不对称。向斜轴展布于井田中部偏东,纵向为东翼陡,西翼缓,形似烟斗形,南宽北窄,在北边收敛。煤层沿走向有起伏,平均倾向104°,倾角11°~17°,平均倾角14°。井田内未发现大断层。
1.2.2煤层及煤质
①煤层
a、煤系含煤地层
主要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1-2y),岩性以砂岩为主,粉砂岩和泥岩次之,该组平均厚度355.6m,,共含煤37层,编号煤层共17层,主要可采煤层为6层(二、六、十三、 十四、十五、十六号煤),平均总厚度27.65m,含煤系数
b、主要可采煤层
主采煤层上组煤二号煤、六号煤,下组煤十三号煤、十四号煤、十五号煤、十六号煤。本次设计的主要可采煤层为十五号煤层。
1、二煤:上距一煤层10—15m,厚度变化较大,8线以南煤层厚度为 8.5m—11m,一般含一层夹矸,夹矸厚度0.3—0.4m,矸石以下煤厚1m左右,8线以北煤厚3.5-8.5m,结构较复杂,一般含有2—3层含炭质粉砂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