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七十赐杖”制度及相关问题考辨——张家山汉简《傅律》初探
内容 提要:本文从新近公布出版的张家山汉简出发,结合云梦秦简、武威《王杖十简》、《王杖诏令册》及《汉书》等 文献 资料,对于汉代养老制度中的“七十赐杖”进行了新的考辨和探讨,从时间上理清了赐杖年龄变化的大致脉络,同时对汉代的“免老” 问题 也进行了有益的 分析 ,对于 研究 汉代养老制度提供了新的启示。 关键词: 七十、赐杖、养老、免老 “七十赐杖”是汉代养老制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但是“七十赐杖”在汉代究竟起于何时,古今不少学者都进行过研究,一直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例如,东汉王充在《论衡·谢短篇》中就说: 七十赐王杖,何起?着鸠于杖末,不着爵,何杖?苟以鸠为善,不赐鸠而赐杖而不爵,何说? 可见当时的学者就已经对这个问题弄不明白了。在甘肃武威《王杖十简》[1]和《王杖诏令册》相继发现之后,学者们对汉代的“七十赐杖”有了进一步的研究。[2]然而由于材料本身所限,得到的研究成果仍然是有限度的。新公布出版的张家山汉简,记载了汉初赐杖制度的重要内容,这将使我们对于汉代“七十赐杖”制度的 发展 演变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3]下面,笔者就张家山汉简中所载的相关材料提出一些自己的见解,不当之处,敬请专家学者们指正。 一、“七十赐杖”始于汉高祖 张家山汉简的律令部份,记录了汉初三十多种 法律 ,包括了汉律的主体。其中《傅律》记载: 大夫以上年七十,不更七十一,簪褭七十二,上造七十三,公士七十四,公卒、士五七十五,皆受仗。[4] “仗”,即“王杖”,由周代天子赐老者之杖而得名,汉因循未改。“七十赐杖”作为汉代的一项法令制度,是有一个产生形成的过程的。张家山汉律的最晚年代在吕后二年。[5]这就意味着这项制度实际出现的时间可能更早,我们认为很可能是在汉高祖刘邦时期。学术界一般认为,汉代养老制度的实施始于汉高祖。《汉书·高帝纪》载,刘邦为汉王二年, 二月癸未,令民除秦社稷,立汉社稷。……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率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复勿徭戍。以十月赐酒肉。 这是当时刘邦为稳定地方秩序而对一些特殊身份的老人采取的优待政策。[6]虽然还不能说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老制度。但仍可视为后来养老制度的发端。学者们曾根据武威《王杖十简》和《王杖诏令册》,断定汉代“七十赐杖”制度是在宣帝时期。[7]现在看来,事实并非如此。赐杖制度在高祖时期肯定已经实行了。根据有三:一是上引的张家山汉律说明这个论断是可能的。二是武威《王杖十简》及《王杖诏令册》进一步肯定了我们的论断。《王杖十简》载: 制诏丞相、御史:高皇帝以来至本二年,胜甚哀老、小,高年受王杖,上有鸠,使百姓望见之,比于节。有敢妄骂、詈殴之者,比逆不道。得出入官府、郎第,行驰道旁道。市卖复毋所与如山东。 《王杖诏令册》载: 高皇帝以来至本始二年,朕甚哀怜耆老。高年赐王杖,上有鸠,使百姓望见之,比于节;吏民有敢骂殴詈辱者,逆不道。得出入官府、节第、行驰道中;列肆贾市毋租,比山东复。 两相对照可以看出,《王杖十简》中所谓的“本二年”实为“本始二年”。“本始”是汉宣帝的年号。两者都提到,“高年赐王杖”始于汉高祖刘邦。这是汉成帝追述前代皇帝的制度时所言,应当不会有误。三是应劭在《风俗通》中也指出赐王杖之制始于刘邦。其文曰: 俗说高祖与项羽战,败于京索,遁丛薄中,羽追求之。时鸠正鸣其上,追者以为鸟在无人,遂得脱。及即位,异此鸟,故作鸠杖,以赐老者。 应劭以鸠鸟救刘邦之命来解释鸠杖的起源,未必可信。但他指出西汉赐杖之制始于高祖,则是有道理的。总而言之,西汉时期“七十赐杖”之制始于汉高祖,当无疑问。 二、文帝至成帝期间“赐杖”年龄的变化 《王杖诏令册》载汉成帝的话说: 年七十以上,人所尊敬也,非首杀伤人,毋告劾,它毋所坐。年八十以上,生日久乎? 这是成帝建始元年诏令中的话。意思是说,年龄在七十岁以上者,是人所尊敬的,除非是杀人或伤害人的首犯,就不要告发弹劾,不要课罪。年八十以上者,还能活很久吗?[8]可见,成帝之前,对老人犯罪宽免的年龄在八十岁以上,成帝把这一年限降至七十岁。同时,成帝在建始元年追述高祖至宣帝时的赐杖制度时,说的是“高年受王杖”,而在建始二年的诏令中则明确说“年七十受王杖”。[9]这就是说,在成帝之前,高龄老人赐杖的年龄也应是在七十岁以上,确切地说是八十岁,至成帝时把赐杖的年龄降至七十岁。[10]这一政策很可能属于建始元年诏令中对前帝制度改革的内容。张家山汉简已经载明,汉高祖至吕后时期实行的是七十赐杖,而在成帝时期又提到,为了敬老养老,把原先八十赐杖的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