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托尔斯泰的精神探索及思想矛盾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体现
列夫·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 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精神探索与思想矛盾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文化现象,凡是读过托尔斯泰作品的作者,都会为他强烈的思想矛盾和精神探索所打动。他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问世于19世纪70年代,此时的俄国社会急剧动荡,农奴制及其旧制度逐步瓦解,新兴资产阶级开始完成了原始积累,逐步侵入到俄国社会的各个角落,这在作品中都有所反映。《安娜·卡列尼娜》描绘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现实生活及其矛盾,提出了很多重大的社会问题,作家也深入探索了解决这些社会问题的出路。本文主要从解读《安娜·卡列尼娜》着手,考察托尔斯泰的精神探索及思想矛盾在作品中的体现。 一、托尔斯泰的思想矛盾 托尔斯泰的思想极其矛盾,这种矛盾既与作家的生活经历有关,又与作家对生活的深入观察与思考有关。托尔斯泰出身贵族,自幼接受了典型的贵族家庭教育,但他深切同情普通人民的悲惨遭遇,曾像农民一样穿着粗布衣服,想通过自身努力改善农民生活处境,对农奴制持强烈的批判态度;作为贵族阶级的一员,他看到贵族农奴主的可怕命运,又极力维护贵族阶级的利益,但又不能与贵族阶级同流合污。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激起了托尔斯泰对人生意义的思索,企图寻找解决现实矛盾的出路,这种探索贯穿其一生。 托尔斯泰的思想一直都处于矛盾状态,为解决重大社会问题进行苦苦的思索。社会现实影响着他的看法,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又引发了他的思想危机与精神探索。纵观他一生共经历了两次比较大的思想危机,第一次思想危机是50至60年代之交的农奴制改革及革命形势。这个时期托尔斯泰的思想极其矛盾,在1856年,托尔斯泰就想用代役租方法解放农民,但失败了。他从心理上同情人民,厌恶农奴制,但也忧虑地主阶级的命运。他从社会现实中看到了沙皇自上而下实行改革的虚伪本质,但他又认为消除农奴制不能走暴力革命路子,又找不到理想的解决方法,形成思想上的矛盾性。这期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惨遭失败,损失严重,造成俄国外交上的孤立,国内又面临着长达十年的农民骚动,这让他感觉失望,看不到国家和人民的前途。再加上1860年其长兄尼古拉逝世,更加深了他的悲观情绪。在农奴制改革中,托尔斯泰担任本县农民和地主之间的和平调解人,同情农民的倾向引起了沙皇政府的注意。这期间同农民的频繁接触使他产生了对事物的一些新看法,成为他思想转变的契机。第二次思想危机是从1870年起。这个时期托尔斯泰正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资本主义的侵入破坏了俄国乡村旧制度,这促使托尔斯泰的思想出现新的危机并开始新的精神探索。托尔斯泰惶恐不安,面对地主贵族的可怕命运,他深深苦恼,但又不知怎么办。他同情农民的悲惨遭遇,但无法解决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矛盾,又没有办法阻止资本主义的侵入。这使他陷入了悲观,他开始怀疑生存的目的与意义,对农民带有强烈的负罪感,内心充满了悲伤情绪,甚至害怕为了得到解脱而自杀藏起了绳子。在苦苦思索找不到解决方法的情况下,他深入研读各种宗教和哲学书籍,企图从中找到理想的解决方案,但结果令他很失望。这种矛盾心态在他创作《安娜·卡列尼娜》时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在苦闷之际,他求助于上帝,拜访神父、主教、修道士等,宣扬道德的自我完善。在此期间托尔斯泰与农民广泛地接触,他对土地私有制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否定了官办教会,在阶级矛盾空前激化和全国性大饥荒的影响下,托尔斯泰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转到宗法制农民立场上。但是托尔斯泰提倡勿以暴力抗恶论,宣扬基督教的博爱,力图从宗教中寻找解决社会矛盾的出路。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托尔斯泰无法摆脱精神与思想上的矛盾。列宁曾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作为一个发明救世新术的先知,托尔斯泰是可笑的……作为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的时候的思想和情绪的表现者,托尔斯泰是伟大的。托尔斯泰富于独创性,因为他的全部观点,总的说来,恰恰表现了我国革命是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看,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的确是一面反映农民在我国革命中的历史活动所处的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1 二、托尔斯泰的精神探索及思想矛盾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体现 托尔斯泰的思想矛盾与精神探索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安娜·卡列尼娜》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其创作时期正是俄罗斯贵族农奴制变革、动荡时期,资本主义完成了原始积累,在资本主义浪潮的冲击下,改革农奴制的趋势已不可避免。 1、对社会出路的思索 托尔斯泰作品中的人物很多都带有自传色彩,反映了作家一段时间内的思想历程及生活经历。《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带有很强的自传性。列文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安娜·卡列尼娜》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安娜的情感经历及毁灭,一个是列文的人生探索。列文是一位开明的地主,他生活的俄罗斯正处在农奴制改革、资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幼儿园食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pptx VIP
- 2025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复习考题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2025年中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考试卷含完整答案(各地真题).docx VIP
- 敕勒歌 钢琴谱五线谱.pdf VIP
- T_ZZB 3449-2023 低压陷滚动阻力节能钢丝绳芯输送带.docx VIP
- 2026《高考数学一轮复习微专题106讲》93.有心圆锥曲线的第三定义及四大应用.docx VIP
- [童年练习题目.doc VIP
- 儿歌欣赏《爱我你就抱抱我》.ppt VIP
-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pptx VIP
- 最新供热空调设计实用手册.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