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C-Link CC-Link应用背景 1998年,汽车行业的马自达、五十铃、雅马哈、通用、铃木等也成为了CC—Link的用户,而且CC—Link迅速进入中国市场。1999年,销售的实绩已超过17万个节点,2001年达到了72万个节点,到2001年累计量达到了150万,其增长势头迅猛,在亚洲市场占有份额超过15%(据美国工控专业调查机构ARC调查),受到亚、欧、美、日等客户的高度评价。 2000年11月,CC—Link协会(CC—Link Partner Association简称CLPA)在日本成立。主要负责CC—Link在全球的普及和推进工作。 CC-Link通信原理 …… 多厂商设备使用环境 具有丰富的RAS 具有丰富的RAS 内容概要 1 3 2 4 CC-Link 通信原理 CC-Link的 卓越性能 CC-Link现场 总线技术背景 CC-Link应用范例 CC-Link应用背景 现场总线总线控制系统是目前自动化技术发热点,是自动化系统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并将导致自动化系统结构的深刻变革。 CC-Link是ControlCommunication Link(控制与通信链路系统)的简称。作为开放式总线系统,CC-Link起源于亚洲地区的现场总线,具有性能卓越、应用广泛、使用简单、节省成本等突出特点。 在1996年11月,以三菱电机为主导的多家公司以“多厂家设备环境、高性能、省配线”理念开发、公布和开放了现场总线CC—Link,第一次正式向市场推出了CC—Link这一全新的多厂商、高性能、省配线的现场网络并于1997年获得日本电机工业会(JEMA)颁发的杰出技术成就奖。 CC-Link通讯原理 CC—Link的底层通讯协议遵循RS485,具体的通讯方式请参照图1。 CC-Link通信原理 CC—Link提供循环传输和瞬时传输两种通信方式。一般情况下,CC—Link主要采用广播一轮询(循环传输)的方式进行通讯。 具体的方式: 主站将刷新数据发送到所有从站,与此同时轮询从站1; 从站1对主站的轮询作出响应,同时将该响应告知其它从站; 主站轮询从站2(此时并不发送刷新数据),从站2给出响应,并将该响应告知其它从站; 依此类推,循环往复。 CC-Link通信原理 广播一轮询时的数据传输帧格式如图2: 基于(HDLC) F F F CRC DATA(Max.918byte) ST2 ST1 A2 A1 F F F ⑵轮询-刷新数据 ST2 RY(256B) 报文(150B) RWw(512B) F F F CRC ST1 A2 A1 F F F ⑴标准帧格式 CC-Link通信原理 RX(16B) RWr(32B) F F F CRC 报文(34B) ST2 ST1 A2 A1 F F F ⑶从站响应(刷新)数据格式 图2 循环传输帧格式 CC—Link也支持主站与本地站智能站之间的瞬时通信从主站向从站的瞬时通讯量为150字节/数据包,由从站向主站的瞬时通讯量为34字节/数据包。 CC-Link通信原理 所有主站和从站之间的通讯进程以及协议都由通讯用LSI —MFP(Mitsubishi Field Network Processor)控制,其硬件的设计结构决定了CC—Link的高速稳定的通讯。 CC-link的网络结构和系统配置 1 CC-Link的卓越性能 具有丰富的RAS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Serviceability) 4 具有多厂商设备使用环境 3 CC-Link的传输速度和距离 2 CC-Link的卓越性能 工业自动化网络结构 信息网络 控制网络 现场网络 信息网络 信息网络 控制网络 CC-Link定位为现场总线 CC-link的网络结构 现场总线CC—Link的一般系统构成如图 CC-link的网络结构 CCLink整个一层网络可由1个主站和64个子站组成,它采用总线方式通过屏蔽双绞线进行连接。网络中的主站由三菱电机Fx系列以上的PLC或计算机担当。子站可以是远程I/O模块、特殊功能模块、带有CPU的PLC本地站、人机界面、变频器、伺服系统、机器人以及各种测量仪表、阀门、数控系统等现场仪表设备 如果需要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可以采用主站和备用主站冗余备份的网络系统构成方式。 CC-link的系统配置 主站 从站 远程站 远程I/O站 远程设备站 智能设备站 本地站 CC-link的传输速度和距离 CC-Link具有高速的数据传输速度,最高可以达到10Mbps,其数据传输速度随距离的增长而逐渐减慢,传输速度和距离的具体关系如表 用户可以从广泛的CC-Link产品群中选择适 合自身自动化控制的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