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繁森事迹5则(短故事)
孔繁森事迹:
一个为党和人民奉献一切的人
1979年,孔繁森第一次进藏,担任日喀则地区岗巴县委副书记。家中年近八旬的老母亲、三个幼小的孩子和体弱多病的妻子都让他牵肠挂肚。但是孔繁森想着党和人民需要自己,总要有人去,于是他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期盼能为藏族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岗巴工作三年,全县的乡村、牧区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与当地的藏族人民也培养了深厚的感情。
1988年,孔繁森第二次进藏,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任职期间,他为了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将全市8个县区的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乡办、村办小学都跑遍了。在他和全市教育者的不懈努力下,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
1992年7月,拉萨市墨竹工卡等县发生了里氏6.5级地震,孔繁森率工作组在羊日岗乡地震废墟上发现了三个失去父母的孤儿,他们是12岁的曲尼、7岁的曲印和只有5岁的贡桑。他向乡干部提出抚养要求,并把孩子带回拉萨。看到他实在忙但是来,另一个藏族干部收养了大一点的曲尼。上个世纪90年代,孔繁森每月工资收入也就一千多元,其中在老家聊城的是四百多元,在西藏领的补贴是六百元。但是他在那里收养了孤儿,生活一下就更加拮据了,但他从没向组织上伸过手。每月发工资都是先拿出三个信封,分出曲印、贡桑的(他收养的孤儿),两个孤寡老人的,然后才是自己的生活费。援藏十年,孔繁森总是把自己的钱用来接济别人,搭上工资还不够,甚至把家属在农村卖棉花、卖粮食的钱,都花在藏族老人、孩子身上。往往刚过半个月,工资就已经所剩无几,有时连向食堂交伙食费的钱都不够,自己经常白饭就榨菜,开水泡方便面。花七十六块钱买的西装,从内地穿到西藏,始终舍不得丢。时任国防部长的迟浩田将军到他宿舍,竟然找不到一块香皂。
孔繁森事迹:
一位平凡而伟大的人
1944年7月,孔繁森出生于山东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61年,孔繁森17岁,他选取了光荣参军。在部队,他刻苦学习,勤于训练,连续六次被评为五好战士,连续六次参加军区直属部队用心分子代表大会,并获得特等射手称号。1966年9月,孔繁森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孔繁森急公好义,助人为乐,是山东人推崇的仗义性格,他的口头语就是有事吗,是领导同事、亲朋好友心目中不怕麻烦、不怕吃亏的那种热情厚道人。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馆长高杉在理解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说:他是有名的三哥,你有困难,不等你张口,他就会主动出手帮忙。他能把家属在农村卖棉花买电视的钱,借给朋友急用。他不是有了权之后,才开始做好事的,即便在生活困难的年代,他也会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薪金给同事的老人买包点心或者买斤红糖。
孔繁森爱生活,爱自然,是一个多才多艺、情趣广泛的人。他喜欢唱歌、跳舞、登山、收藏、摄影和文学创作。高杉介绍说。联欢会上,他会用他的歌喉和出色的号召力感染大家。在聊城,他先后兼任过青年摄影家协会和乡韵文学社两个组织的名誉会长(社长),有不少文朋诗友。他的日记、诗歌和西藏风光摄影,充满情怀和才气。他还擅长烹饪,拉萨市职高创办时,他作为烹饪班兼职教师,亲自授课示范。儒家文化的传统美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红色文化共同汇成了孔繁森大爱的源头活水。他有两个听不得:一是听不得别人说山东不好,西藏不好;另一个,就是听不得别人有难处。
孔繁森的小女儿孔玲在理解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也谈到:父亲菩萨心肠、见不得别人受苦,他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像一团火一样,点燃了身边每一个人,像磁场一样,深深吸引感染着每一个人。
作为父亲,当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孔繁森心急如焚,孩子取得了好成绩,他又很自豪,很高兴。1993年,孔玲如愿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孔繁森拿着录取通知书,看了一遍又一遍,满脸的喜悦和欣慰。作为丈夫,他深深爱着这个家,爱着自己的妻子。两次援藏,历时十载,孔繁森与妻子长期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他最爱唱的一首歌是《说句心里话》,以表达对母亲、对妻子、对家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作为儿子,孔繁森对母亲十分孝敬,每次离家回西藏工作时,他都在母亲的跟前长跪不起,久久不忍离开,为自己忠孝不能两全表达歉疚和遗憾。
孔玲很小的时候,孔繁森就告诉她,女孩子必须要自立、自强、自尊、自爱。每每遇到困难,孔玲都会努力自己去克服。在孔玲的红色笔记本中,孔繁森写下了这样几句话: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是人格,一个只有克服了自己缺点和弱点的人,才是最强大的人一个人只有不断总结经验、经历磨难才能成长,他用这些话来指导女儿的健康成长,也用这些话来激励自己更好的工作和生活。
孔繁森深深爱上了神奇而壮美的雪域高原,把整个身心献给了这片土地,这是他第二次赴藏时在冈底斯山前留影。资料图
孔繁森事迹:
你有一颗赤诚的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