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山市城市路桥收费站停止收费:你才36岁,为什么说自己啥都不会?
近日,河北省唐山市宣布所有城市路桥收费站停止收费。
这本是件让人民群众拍手称快的大好事,但却遭到了收费站工作人员的反对,因为撤销收费站对他们而言就意味着失去工作。
后来网上又流传一则视频,内容是当地政府部门召集收费站工作人员做思想工作的,政府部门人员称,遣散员工会根据劳动法给出相应赔偿。
然而其中有一位收费站工作人员抱怨,“反正都是你们领导一句话,就不管我们老百姓死活,就是这意思了呗”
另一人说得更直接:我们来的时候都很年轻,我现在36岁了,人家都要30以内的,一听我36了,对不起,我们不要你了,“我们把青春都耗在这了”,“我们学东西也学不了了,比20多岁的都慢了,也都不方便了,都不喜欢我们这样的劳动力了”。
先不管是否存在劳务纠纷,光是看到这段大言不惭的说法,如果真如他们所说,除了收费、其他啥都不会,那真是太可悲了。
- 01 -
这则新闻虽然反映的只是唐山这个非明星城市的一小拨准下岗职工,但我相信它依然能震撼很多国人的内心。
早在十年前,就有新闻报道,浙江省湖州市招聘147名高速收费员,却有1600人报名,其中还有700多名大学生。人们惊呼,5个大学生抢一个收费员,这火爆场面连招考公务员也为之逊色。
十年来,虽然没有持续上新闻,但收费员这个很辛苦也很枯燥的职业仍旧是大家争抢的香饽饽。某些经济大省的高速收费员,月工资高达近万元,还不算各类福利和补贴。而且这份工作相对稳定,技术含量也不高,看起来稳当、舒适,因此也得到了部分年轻人的青睐。甚至在很多地方,想当上收费员,还得使尽浑身解数,托关系送礼自然不在话下。
在唐山这则视频中,领导质问一名抗议的员工:当初你是怎么进来的?这话就问得大有深意。
对于这些即将失去生计,前途未卜的收费员们,我想说,如果对补偿、安置不满意,按照劳动法,完全可以协商。协商不成,也可通过法定程序依法维权,这比跟领导抗议“我们把青春都耗在这了”,“除了收费,我们啥也不会”管用千百倍。
至于为谁谁谁贡献青春,这样的说法实在不值一驳,难道这么多年你没领过工资?
此外,大家也要明白,每个人都要对每个人的人生负责,以后的日子,必须往前看。如今面对裁撤,收费员们无奈也好、愤怒也好,都已无济于事,必须调整心态面对现实,不能再等靠要。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存在一劳永逸的工作。
时代的进步,总有一些职业被淘汰。在这种职业转折的阵痛期,谁先走出来,谁先重生。
- 02 -
为什么改革开放四十年多来,中国经济发展得这般繁荣了,大家对“铁饭碗”的热情不但没有熄灭退却,反倒一年比一年更执着。每年国家和地方的“公考”仍然在吸引成千上万的青年精英,几百个人抢一个岗位的报道不绝于耳。
前几年,3000多名大学生,其中还有研究生报考哈尔滨市448个环卫工人,只为一个事业编制。一位领导一语道破,就业难是一方面原因,更关键的是,环卫工的岗位虽然辛苦,但是现在有了事业编制,旱涝保收就没有了失业之忧,怎能不抢手?
有专家质疑,中学生经过适当培训就能做好的环卫工作,却让本科生甚至研究生做,我们在教育上的重金投入是否值得?环卫工人的价值不容否定,但一个本科生、研究生“挤破脑袋”争抢环卫岗位的社会,必然是不健康的,而且在教育资源和用人机制上也存在问题。
说到底,市场经济虽然让大家更富裕了,但其本质仍然摆脱不了残酷的自由竞争。
有竞争,就会有失败,有淘汰。
能成功登顶的毕竟是少数人,对于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来说,如果在竞争中失败,谁来为自己兜底?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成像欧美一样发达的养老保险体制。体制内的人混得好或者差,只要不犯错误,都可以安然退休。因此,对老无所依的恐惧让更多的人钟情于体制。
然而体制内就一定是保险箱吗?
我想,九十年代的大下岗还犹在眼前,自此之后,国人都应该形成一个共识,还想着能一劳永逸解决从摇篮到坟墓的所有问题,不仅十分愚蠢,也是十分危险。
那些想要“稳定,体面,铁饭碗”的体制内工作的人,他们以为的稳定就是不管你多大年龄,哪怕你啥都不会,国家都得养着你。
你才36岁,有什么资格说自己啥都不会?
你才36岁,怎么把自己搞得啥也不会了?
既然可以理直气壮的说自己什么都不会,就应该承受什么工作都没有的结果。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本是自然界的常态。
我国全面实行计划经济只有三十年,却成功地把“皇粮”意识刻印在几代人的脑子里,形成思维定式。似乎只要吃上了组织的饭,就能旱涝保收一辈子。不但自己这辈子够了,组织的恩泽还能传递给子子孙孙,就差世袭罔替了。所以每年大学生就业的时候,我们能看见无数家长操碎了心,要把孩子送入体制内。
- 03 -
那些侥幸被体制收留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