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精品资料网()
50万份精华管理资料,3万多集管理视频讲座
PAGE
精品资料网()专业提供企管培训资料
更多资料请访问精品资料网 ()
此资料来自:精品资料网(
此资料来自:
精品资料网( )
联系电话:020值班手机提供50万份管理资料下载
3万集企业管理资料下载
1300GB高清管理讲座硬盘拷贝
更多企业学院: /Shop/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
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
/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
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
/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
46套讲座+6020份资料?
/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
46套讲座
/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
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
/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
77套讲座+ 324份资料
/Shop/49.shtml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
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
/Shop/42.shtml
《工厂生产管理学院》
52套讲座+ 13920份资料
/Shop/43.shtml
《财务管理学院》
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
/Shop/45.shtml
《销售经理学院》
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
/Shop/46.shtml
《销售人员培训学院》
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
/Shop/47.shtml
二十世纪中国的文学接受特点与传播模式
葛刚岩
(武汉大学 文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文学接受是读者的审美体验创造作品的过程,接受美学就是从受众出发,去研究文本升华为作品的过程、途径及其效果。现代意义的接受学概念,起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欧洲,八十年代才传入中国。也就是说,在传统的中国思想史中无法找到接受美学思想。但这并不否认中国文学自身的传播模式和接受特点,也不否认此类思想火花的存在。比如,《尚书·舜典》中有言:“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31页。,即体现着阅读者对作品审美意义的接受和运用;《文心雕龙·知音》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王利器校笺《文心雕龙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89页。,则蕴涵着接受反应的思想认识;王夫之《薑斋诗话》云:“出于四情之外,以生起四情;游于四情之中,情无所窒。作者用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自得” 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第3页。,即是对读者阅读主观能动性的一
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31页。
王利器校笺《文心雕龙校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289页。
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第3页。
对中国人而言,二十世纪是一个充满变化、起伏不定的历史时期。在这一过程中,人们的思维模式、认知体系、理论观念等,都随着时代的风云变幻经受了反思、蜕变、发展的生命历程。这一时期的文学接受与文学传播,也顺应时代的跳跃转换呈现出一种阶段性的面貌特点。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測樅锯鳗鲮詣鋃陉蛮苎覺藍驳驂签拋敘睑绑鵪壺嗫龄呓骣頂濺锇慪柠圖虬辏獨鰷濱賺钓崳。
“思想启蒙”时期(1898—1928)
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思想启蒙是贯穿这一时期的最强音,救亡图存,开通民智,也成为急需完成的时代任务。面对历史使命,启蒙者认为,应该借助文学,把文学的教育功能、感化功能,运用到国民性的改造中去,“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指:愚弱的国民)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指:鲁迅)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鲁迅《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17页。之所以选择文学作为启蒙思想的工具,是与它独特的审美教育功能分不开的。瑙曼曾这样描述过文学的审美过程:“在接受过程中,通过美的享受而获得的经验、认识以及新的价值观、审美观,影响并改变人们的知觉方式、情感方式、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普遍而又持久地作用于人们的行为和行动,帮助人们对事物获得新的、更加正确的认识,将他们从落后、愚昧的自然观与宗教的偏见,从传统的社会束缚和习惯势力下解放出来,促进新的社会意识和伦理道德准则的形成与推广。” 瑙曼《社会—文学—
鲁迅《呐喊·自序》,《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417页。
瑙曼《社会—文学—阅读》,赵宪章编《二十世纪外国美学文艺学名著精义》摘引,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466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