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学的实习报告.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地学实习报告   青岛农业大学   学生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环境地学实习   实习时间:XX——XX学年第一学期   专业班级:环境科学1001班   姓名学号:   XX年11月1日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青岛崂山仰口及马山地质公园   实习目的   通过这次实习,将使我们进一步巩固地质学与地貌学的基本原理,训练野外地质地貌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联系课堂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野外观察研究,积累大量感性资料,分析对比,归纳分类,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的形式,得出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结论,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为学习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实习过程   1青岛崂山仰口   我们于19日上午8点由学校集体乘车至崂山仰口开始了一天的实习。   地理概况   【山脉成因】崂山属胶东低山丘陵的一部分,位于中朝古陆胶辽地盾的南部,构造体系属新华夏系第二隆起代的构造部位。   崂山山体从震旦纪吕梁运动时期已成为复背褶皱,而崂山这块巨大的花岗岩体是从白垩纪开始形成的。据今约6800万年至13000万年的燕山运动晚期,从地壳深处上涌的炽热熔融的岩浆,在地面以下几公里的地方冷凝。岩石有肉红色、白色,矿物结晶成粒状,地质上命名为“崂山花岗岩”,但在它诞生时,并没有露出地面。新生代以来,地壳抬升,上边覆盖着的岩石逐渐被累年的风霜雨雪和经久的流水剥蚀掉,才露出了花岗岩石。到了新生代中期的200万年以来,才开始呈现为现在的轮廓。而今我们看到的崂山面貌是第四纪末期,亦即在近几万年的沧桑变化中,大自然雕凿而成的秀丽景色。   崂山地貌中,最有特色的是剑峰千仞、山峦巍峨和各种奇石怪岩。崂山地貌按高程大致可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犬齿交错的山峰,海拔近1000米,它们是   1万多年前末次冰期时形成的。当时自然环境十分恶劣,第四纪几度进侵的海水已退却到冲绳附近一带,黄渤海成为一片荒原,气候干冷。此时,日夜之间、冬夏之间温差很大,花岗岩在寒冻作用下,机械风化很快,大块大块岩石崩裂,形成参差不齐、面貌峥嵘的山峰。下层的花岗岩地貌,多是1万年来冰后期形成的。此时,大海回归,化学风化占了优势,雨水和地衣植物参与这种风化,将质地均匀的花岗岩由表及里一层层剥离,一些早期崩落的巨大岩块,或原来没动的岩石,遂形成一个球形巨石。若干秀峰奇石,构成了今天崂山的这种雄伟、奇特的地貌形态。   【地层】零星出露最早的为前震旦纪的变质岩系,主要分布在王哥庄镇的仰口、勤子夯、何家村、青山、太清宫、港东、崂山头及中韩镇的石老人一带,分布范围小,零星出现云母片麻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及少量闪角岩、黑云母岩、变粒岩等。以前金—夏庄—大枣园东北、西南向为界线,其东为崂山花岗岩的侵入体。第四纪地层分布较广,自东部山区向西部平原逐渐加厚,1~2米厚的残积层分布最广。   【构造】山区地质构造属断块隆起,中生代构造线大致以北北东及北东向的大断裂特别发育,其次为北西向,一般以压性及压扭性断裂为主。山区地质构造分三类:华夏系构造,压扭性断裂多发育在东部山区,控制了崂山花岗岩及其岩脉的分布,多次性活动,规模较大,一般为北东走向,主要有前金—夏庄—大枣园断裂、浦里—北宅—浮山断裂。新华夏系构造,发育在山区东部及南部,多为北东向,局部为北西向,属以扭性为主压扭性断裂,主要有源头—罗圈涧断裂、铁家庄—前埠头断裂、沟崖—枯桃—朱家洼断裂和下河—汉河—南窑断裂。东西向构造,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山丘,走向近东西,多呈陡坎或负地形,主要有铁骑山—土寨断裂、后金—楼金石断裂等,由于构造的多次性活动,使周围岩石节理裂隙比较发育。   崂山花岗岩地貌   崂山及其周边地区出露的地层以新生界为主,分布广泛,缺失整个古生界地层及部分中生界地层。中生界地层主要分布在午山一带,以下白垩统青山组火山岩层为主,上侏罗统莱阳组、上白垩统王氏组地层也有出露。而古生界之前的地层主要是元古界的胶南群片麻岩,出露于东部的边缘及近岸的岛屿地带。中生代燕山期崂山花岗岩为该地区最主要的岩石。在崂山的形成过程中,对崂山及周边地区影响最大的是中生代的燕山运动(213~65Ma前),在燕山运动的开始阶段,就产生了强烈的北东向断陷,断陷内形成陆相地层。随着燕山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构造运动的加剧,原来的构造区域发生破坏,同时由于大量的火山活动,形成了庞大的火山岩系岩石。在此基础上,强烈的构造运动,引发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北东向的深断裂,这些深大断裂(带)对该地区的构造演化起到了控制作用,很可能正是它们的存在,才使深层的岩浆得以上涌,导致崂山花岗岩带的最终形成。后来崂山及周边地区又一次被抬升,形成高大的崂山山体。到了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崂山及周边地区所受的影响仅表现为崂山花岗岩带缓慢抬升。进入第四纪以来,受构造运动影响的同时,崂山

文档评论(0)

many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